:::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對中共軍事衛星發展之研析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劉宜友
出版日期:2000
卷期:15:12
頁次:頁61-75
主題關鍵詞:中共軍事衛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一、自1951年10月前蘇聯發射了人類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波尼克號 (SPUT NIK)」迄今,世界各國把數以千計的各種航空器送往宇宙,太空技術迅速 從科學技術實驗階段進入實用和商品化階段,其在經濟、科學、社會生活以及軍 事上所取得之鉅大社會效益,使得太空工業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 一,而擁有人造衛星更是顯現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準的重要指標。二、前國防部 唐部長於民國88年3月13日,在「臺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之「軍 事事務革命(RMA)與國防研討會」中明自表示:中共於跨世紀後,將發射多顆人造 衛星,屆時將可掌握我軍隊的一舉一動,對我臺海安全將構成嚴重之威脅。三、 中共軍事衛星發展過程概分四個時期: (一)組建時期(1957年至1958年) (二)停頓時 期(1959年至1966年) (三)發展時期(1967年至1994年) (四)應用時期(1995年迄今) 四、中共積極發展軍用衛星之目的,是建構其信息戰整體戰力之重要一環;軍用 衛星不獨使解放軍提高自主性,不再仰賴先進國家所提供的衛星訊號情報,更可 藉之打贏跨世紀「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以達到其「科教興國、科技強軍」 之目標。五、外交軍事衛星概分五類: (一)軍用偵察衛星(尖兵系列) (二)軍用通信 衛星(東方紅系列) (三)軍用導航衛星(雙星系列) (四)軍用測地衛星(烽火系列) (五) 軍用氣象衛星(風雲系列)六、未來中共在軍事上,將以衛星結合地面網站、海、 空機艦,形成國防軍事上完整作戰之指、管、通、情、監視、偵、戰略預警,遂 行資訊及戰場管理之高度整合系統。對此;我們除了需密切注意中共相關技術發 展現況外,對國軍未來因應反制方式,均應未雨綢繆、及早規劃。
期刊論文
1.林長盛(1997)。中共太空指管通情系統的建設。全球防衛雜誌,26(3)=157,5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政祥(20070501)。人造衛星在軍事上之運用與發展。海軍學術月刊,33(1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長盛(1996)。解放軍的武器裝備。三友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鍾堅。中國衛星對台海安全的非對稱性威脅,http://chinaspring.org/b5/186/89.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衛星常識,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http://www.nspo.gov.tw/c30faqLaunch.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明室(19990314)。獵殺衛星--試試太空地雷,http://udndata.com.ezproxy.lib.nsysu.edu.tw:8080/library/。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