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七段式科教活動之開發與設計--以經緯儀之施作為例
書刊名:科技博物
作者:陳正治
出版日期:2000
卷期:4:4
頁次:頁58-71
主題關鍵詞:需求層次理論自我實現經緯儀高度角俯角科學動手做Levels of needIndividual development/personal realizationTheodoliteAngle of elevationAngle of depressionHandson learning by do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羅吉斷(Roecrs.C.R.)引白馬靳洛(A.H.Maslow)之「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類最高層次的心理需求是完成自我實現的目標,當人類有機體受到到尊重和自尊需要得到滿足時,就能更好地完成自我實現,並且能更加自覺地獲得與實現相一致的經驗。換言之,羅氏認為有意義的學習指的是在智育方面能「活用知識」,在情意方面能應用與以前不同的觀點看待自己,能內外皆更趨開放地接受自己及他人,因而能更自信、更有彈性、更具自我導向並使行為更驅成熟(林進材,民88)。 本文著眼於應用羅氏的教學理論基礎,開發設計一套「七段式科教活動」之教學方法,其方法在於將科學教育活動分為七個步驟,即「動機導人」、「科學演示」、「科學內涵」、「科學動手做」、「科學設計師」、「科學解答師」及「科學評論師」等,中點在於將傳統學習評顯者的角色由教師政為學生本身,以適度滿足學生希望成就自己、達到自我實現的理想。 研究中以「經緯儀」為例,教導學員如何利用傳統三角測量方法進行建物高度的測量、傳統測量方法之缺點、何謂經緯儀(Theodolite)、經緯儀之功能(如俯腳與仰角之測量)、經緯儀施作與實物操作等,、並進行實施前與實施後的成效調查,以學員對教師所提問題的答題正確率為指標,結果顯示施行成效由實施前的40%,變成實施後的95%。同時,學員的學習評價反應調查,結果亦顯示在一般平均水準之上。 七段式科教活動之開發、設計、執行與評量,雖較耗時費力,但就提供資賦優異生學習環境而言,效果顯著且獲得好評,可作為科學類博物館及一般學校推廣教學活動之用。
期刊論文
1.Rogers, C. R.(1974)。Can learning encompass both ideas feeling。Education,95(2),103-114。  new window
圖書
1.MacKay, A.(1982)。Project quest: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pupil achievement。Edmonton, Alberta:Centre for Research in Teaching, Faculty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Alberta。  new window
2.朱敬先(1998)。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生玉(1996)。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台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學儷(1995)。測量--量度與時間。台北:文庫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ogers. C. R.(1969)。Freedom to learn A view of what education might become。Columbia:Charles & Merrill。  new window
6.林進才(1999)。教學理論與方法。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春興、林清山(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Rogers, Carl R.(1961)。On becoming a person: 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Houghton Mifflin。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則剛(1997)。教育的心理學基礎。教學原理。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期刊論文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