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魯迅《吶喊》《彷徨》中量詞探究
書刊名:中文學報
作者:王麗華
作者(外文):Wang, Lih-hwa
出版日期:2000
卷期:6
頁次:頁25-43
主題關鍵詞:主語賓語狀語謂語SubjectObjectAdverbPredic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3
期刊論文
1.邵敬敏(1996)。動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動詞的選擇關係。中國語文,2,100-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慶株(1990)。數詞、量詞的語義成分和數量結構的語法功能。中國語文,199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邵敬敏(1993)。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名詞的雙向選擇。中國語文,234,181-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麗華(1997)。魯迅《吶喊》《徬徨》中稱代詞的句法作用。淡江中文學報,63-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麗華(1998)。魯迅《吶喊》《徬徨》中介詞和連詞的句法作用。淡江人文社會學刊,43-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繼同(1991)。「一+動量詞」的重疊式。中國語文,19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萬起(1991)。試論現代漢語複合量詞。中國語文,19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方梅(1993)。賓語與動量詞語的次序問題。中國語文,199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殷志平(1996)。試論「一V一V」格式。中國語文,19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力(1977)。中國語法理論。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蘭英、孫全洲(1993)。語法與修辭。語法與修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遲明(1976)。國文比較文法。國文比較文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更生、王紅旗(1996)。漢語教學語法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法高(1972)。中國古代語法:稱代編。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元任(1994)。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叔湘(1977)。中國文法要略。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祥微、田小琳(1992)。現代漢語。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教研室(1997)。語法初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真(1997)。簡明實用漢語語法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名凱(1985)。漢語語法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段玉裁、許慎(1970)。說文解字注。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魯迅(1978)。吶喊‧徬徨。吶喊‧徬徨。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菱祥(1991)。中文文法。中文文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靜(1994)。漢語語法疑難探解‧漢語的「量詞」不是詞。漢語語法疑難探解‧漢語的「量詞」不是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