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如何突破翻譯的習慣性思維
書刊名:翻譯學研究集刊
作者:陳獻忠
出版日期:2000
卷期:5
頁次:頁63-97
主題關鍵詞:習慣性思維翻譯理論翻譯教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9
就像大部份的心智活動一樣,翻譯的習慣性思維支配了大部份人的翻譯行為,許多譯者的確有趨勢盡量沿用原文的結構、詞類、詞序,設法避免增添或刪減,甚至太相信字典的權威性等,這些都是翻譯者的習慣性思維,雖然這些思維讓譯者有能力勝任多數的翻譯工作,不過它們也常造成許多錯誤或不好的翻譯,要避免這種錯誤,譯者只要設法以另類思維,顛覆翻譯的習慣,不必刻意閉門練功,大費周章磨練語言能力或惡補翻譯知識。本文首先實例證明某些習慣性思維有時候會導致翻譯失敗,接著進一步探討什麼樣的狀況下習慣性思維會誤導,而譯者又該如何突破翻譯的習慣性思維。我們發現初學翻譯的人比有經驗的譯者更容易受制於翻譯的習慣性思維,這使得習慣性思維的提出在翻譯訓練課程中尤顯重要。
期刊論文
1.Pierce, C. S.(1877)。The fixation of Belief。Popular Science Monthly,12,1-15。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獻忠(1999)。錯誤分析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第三屆口筆譯教學研討會。台南:長榮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獻忠(1998)。到底中文與英文怎麼個不同法?。第二屆英語文教學研討會,陸軍官校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獻忠(1998)。翻譯課程的理論基礎與設計。第二屆口筆譯教學研討會。台北市: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獻忠(1997)。翻譯與英文寫作。第二屆兩岸外語教學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15-1-1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獻忠(1997)。中英機器與人工翻譯的語意表達。中華民國第一屆國際翻譯學研討會。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Loritz, D.(1990)。Linguistic hypothesis testing in neural networks。the 1990 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Chen, Shian-Jung(1996)。Analysis of Chinese for Chinese-English Machine Translation(博士論文)。Georgetown University,Washington D.C.。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Pierce, C. S.(1958)。The fixation of Belief。C.S. Pierce: Selected Writings。New York:Doubleday。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