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觀心法門看天臺心性學前後期之嬗變
書刊名:中華佛學研究
作者:傅新毅
作者(外文):Fu, Hsin-yi
出版日期:2001
卷期:5
頁次:頁233-248
主題關鍵詞:觀心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理具事造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
以觀心法門為視角,本文考察了智顗與知禮在心性學上的異同,指出知禮之學其實乃是通過對《大乘起信論》不變隨緣義的引入,按照理具事造的理論建構來為智顗的一念三千說安頓存有論的根基。因此兩者的區別在於,如果說在智顗那裏圓融三諦必得由觀心法門而從即於一念心的三千之緣起總體中逆向地證得,那麼對知禮來說,雖然在方法論上是由觀一念妄心來顯發性體,但在本體論上,卻是由性體本具之三千而隨緣生事法之三千。這種對一念三千的本體論奠基其實並不是必須的,恰恰相反,它反倒使在智顗那裏最具特色的般若「逆覺」義變得隱晦未明。
圖書
1.智顗、灌頂。四念處。大藏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法華玄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止觀義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知禮。十不二門指要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湛然。十不二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湛然。金剛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三觀玄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智顗(1983)。摩訶止觀,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十義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知禮。別理隨緣二十問。大正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