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遼河文明巡禮之五--渤海灣北岸出土的銅柄戈
書刊名:故宮文物月刊
作者:郭大順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9:2=218
頁次:頁72-87
主題關鍵詞:銅柄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21
期刊論文
1.牟永抗、吳汝祚(1993)。水稻、蠶絲和玉器--中華文明起源的若干問題。考古,19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秉琦(1991)。關於重建中國史前史的思考。考古,1991(12),1109-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隊(1988)。浙江餘杭反山良渚墓地發掘簡報。文物,1988(1),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8)。餘杭瑤山良渚文化祭壇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8(1),3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秉琦(1978)。石峽文化初論。文物,1978(7),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景芳(1978)。商文化起源於我國北方。中華文史論叢(第14輯),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齊亞珍、劉素華(1989)。錦縣水手營子早期青銅時代墓葬及銅柄戈。遼海文物學刊,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融(1992)。論早期青銅戈的使用法。考古,19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錫璋(1986)。關於商代青銅戈矛的一些問題。考古與文物,1986(3),10-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嚴文明(1981)。鸛魚石斧圖跋。文物,19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觀民(1996)。中國青銅時代早期彩繪紋飾試析。考古,19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觀民(1996)。我國青銅時代早期彩繪紋飾試析。考古,19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臨汝縣文化館(1981)。臨汝閻村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中原文物,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殿福、陳連開、于志耿(1985)。商先起源於幽燕說。歷史研究,198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內蒙昭烏達盟文物工作站、赤峰縣文化館、遼寧省博物館(1983)。內蒙古赤峰縣四分地東山嘴遺址試掘簡報。考古,5,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高煒(1989)。關於龍山文化的禮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大順(1998)。北方古文化與商文化的起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梁思永、高去尋(1970)。侯家莊第五本:1004號大墓。臺北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陜西省考古研究所(1990)。龍崗寺: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99)。偃師二里頭:1959年-1978年考古發掘報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7)。大草原的騎馬民族─中國北方的青銅器。大草原的騎馬民族─中國北方的青銅器。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濟(1989)。記小屯出土之青銅器中篇鋒刃器。李濟考古學論文選集。北京。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関丈夫、三宅宗悅、水野清一(1942)。羊頭洼。羊頭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0)。大嘴子─青銅時代遺址1987年發掘報告。大嘴子─青銅時代遺址1987年發掘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98)。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與墓地發掘報告。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與墓地發掘報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傅斯年(1932)。我國青銅時代居民人種類型的分布和演變趨勢。東北史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85)。興城縣仙靈寺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1985年中國考古學年鑒。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