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對「知敵而不知於敵」之剖析
書刊名:中華戰略學刊
作者:洪志生
出版日期:2001
卷期:90:夏
頁次:頁45-112
主題關鍵詞:情報反情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
「知敵(彼)而不知於敵(彼)」主要在探討如何多方面知道敵方情報而又讓敵方不能(易)知道我方情報的方法;內容包括知敵(彼)之情、如何知敵(彼)、不知於敵(彼)等三部分。 本文採文獻研究法,由戰爭、戰史途徑來研究用兵,並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蒐集古今中外相關的兵學名著及戰史,透過閱讀資料,概念界定、分類、資料的印證與分析,再加上筆者個人的淺見。 知敵(彼)之情主要探討敵方的歷史、文化、民族性、軍人知識、氣候、地形、意圖、作戰計畫、戰略、戰眒、將領、軍隊、武噞、資訊網路系統、強弱、知我方有多少、及其他等。 如何知敵(彼)主要探討用間、大使、人造衛星、雷達(空中、艦上、陸上)、空照、直升機、聲納、海底聽音網、通信(密碼破譯、有無線截聽)、電腦網路、廣播電視、書報雜誌、軍用地圖、特性種作戰部隊、游擊隊、戰場上(戰俘審訊、鹵獲敵之武器裝備或文件、威力搜索、戰場徵候、各級搜索部隊、特別人員至戰場瞭解,嚮導、各級指揮官親臨戰場視察或偵察)等【未來的項目與功能可能會逐步增加】。 「不知於敵(彼)」即探討如何使敵方無法得到我方一切與戰爭相關情報的方法;不知於敵的根念比保密的概念寬些,它除自我要求【即保密】外,還包含一些對敵措施在內。要做到「不知於敵」須探討很多方面,例如有(無)線電、密碼、資料銷毀與武器裝備之破壞、資訊、重要職位者之言行、軍事要地管制、作戰計畫、宣戰、郵電檢查、新聞訪問與管制、人員被俘、偽裝、隱蔽、疏散、濃霧(或煙霧)行動、夜間行動、燈火管制、隱形科技、低空飛行、使敵方不知我方知其情報、對敵措施【干擾敵眼、攻擊敵眼、反照相科技、發掘敵方間諜】等。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