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抗戰前後國府對東北地方武力的運用
書刊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
作者:陳立文
出版日期:2001
卷期:6
頁次:頁91-118
主題關鍵詞:抗戰前後國府東北地方武力運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
「不到東北不知中國之博大,不到東北不知中國之危機」,從民國以來,政府的力量並沒有能真正進入東北,相反的,日俄的勢力卻一直盤據東北,與地方勢力相結合。民國20 (1931) 年九一八事變,日軍長驅直入進入東北,中國鑑於當時情勢, 尋求以外交方式解決,但時日牽延而一事無成,次年滿洲國建立,公然昭示著中國政府對東北的無力,對中國而言,滿洲國的存在是打破國民革命統一中國的大障礙,是絕不允許的。 這種排除外來勢力的想法,不僅是堅持國家統一的國民政府所有,更是東北地方人士與大眾所深具的。從清季民初,日俄帝國主義著著逼侵,政府持重交涉,但卒不免於戰爭,地方民眾便起而鬥爭自衛,由來已久,因此當外力侵入東北時,東北民眾的意願是與政府相結合的,是共同抵禦外侮的,這是為什麼中國可以戰勝日本的原因,也是中國為什麼可以堅持收回東北的原動力。 國民政府對統一的意願'對收回東北的決心是不須懷疑的,但是處處顯現出諸多顧忌或無從著力的態勢,又恐陷東北於國際特殊化,又擔心或國內封建軍閥割據之覆轍,時人每分析東北淪陷的主因,在於拒收編偽軍 (包括抗日聯軍) 的政策錯誤,以及沒有搶先派軍隊深入東北,換言之,就是國府在民國34年接收之時在東北缺乏力量。為什麼東北強悍的民風、相當的地方武力,未能在抗日過程中與接收階段中成為國府的重要助力,這是令人惋惜與不解的歷史疑點。 本文即在於分析何以東北擁有相當的地方武力,而國府未能充份利用;抑或國府有心利用而未能彰其成效。定名為「抗戰前後國府對東北地方武力的運用」,是取其正面的研究態度,全文將從偽滿期間的東北義軍、接收期間的東北偽軍兩部份加以探討,以期做全面性的暸解。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期刊論文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