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學生參與運動性休閒活動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張宏文 引用關係何永彬邱旺璋
出版日期:2001
卷期:68
頁次:頁135-147
主題關鍵詞:運動休閒活動運動性休閒活動大學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1
  • 點閱點閱:77
由於近年來國人的健康指數下降,全民健保虧損逐年增加,最大的原因是國人在求學階段沒有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以至於健康狀況下降,再加上大學部份體育課由必修改為選修,所以改善教學品質是必然的趨勢。因此瞭解大學生參與運動性休閒活動的影響因素,進而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學生對運動充滿興趣是本研究的動機。因此本研究目的有四:一、瞭解大學生經常參與的運動性休閒活動有哪些?二、瞭解大學生參與運動性休閒活動的程度為何?三、瞭解男、女參與運動性休閒活動的影響因素;四、瞭解參與運動性休閒活動時間高者和低者的影響因素。 經問卷調查結果所得資料加以分析,結果為:一、男生經常參與項目的前五項依序為籃球(94.49%)、撞球(51.18%)、網球(39.37%)、慢跑和登山(32.28%)。女生則為慢跑(81.60%)、游泳(78.53%)、籃球(55.55%)、舞蹈(47.85%)及排球(37.42%);二、運動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參與頻率、強度及持續時間)的比較,男生顯著高於女生;三、比較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參與運動休閒活動哪些影響因素有顯著差異,結果為:自我鼓勵、自我能力、運動環境、朋友的支持、父母的影響、健康的期望、時間的多寡及金錢因素有顯著差異;媒體的資訊及社交期望未達顯著差異;四、比較男生高和低參與程度者,有那些影響因素達顯著差異,結果如下:自我鼓勵、自我能力、朋友的支持、父母的影響及健康的期望都有達到顯著差異;運動環境、時間的多寡、媒體的資訊、社交期望及金錢因素未達顯著差異;五、比較女生高和低參與程度者,有那些影響因素達顯著差異方面,自我鼓勵、自我能力、運動環境、健康的期望、時間的多寡及金錢因素達到顯著差異;朋友的支持、媒體的資訊、社交期望及金錢因素未達顯著差異。
Other
1.許義雄(1988)。大專學生休閒活動傾向調查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李鍾元(19910600)。老人的休閒活動。健康教育,67,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穌、林紀玲(19990600)。從臺灣休閒產業發展評論Formosa小瑞士。大專體育,43,175-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在頤(19931200)。老年時期的休閒活動。國民體育季刊,22(4)=99,3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宏裕(19960300)。都會兒童的休閒活動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5(1)=108,150-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鏡清(19971000)。傳統體育與休閒活動。大專體育,33,115-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建民(19990400)。以休閒活動類型及形式規劃休閒活動之探討。大專體育,42,158-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金昌(19960400)。如何推展我國休閒活動。臺灣體育,84,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德海(19960900)。南區專科學校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原因之探討。臺灣體育,87,5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敬能(19981200)。週休二日對運動休閒教育之啟示。大專體育,40,131-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江澤群(1999)。高中生休閒體能活動影響因素之分析。中華民國大專院校88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88(6),5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清山(1978)。休閒活動。國民體育季刊,67(6),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涂元民(1978)。休閒活動的功能與價值。國民體育季刊,67(6),2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95)。高教簡訊。高教簡訊,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郁宜(1994)。現代青少年的休閒活動。學生輔導通訊,35,8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永賢(1994)。淺談老人休閒生活之規劃。臺灣體育,7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廖威彰(1993)。從大專體育課談學生體育性休閒活動之培養。中華體育,82(3),33-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武昌(1980)。臺北市青年、學生、運動員參與運動動機調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集刊,69(6),34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彬彬(1986)。大學生對體育運動之態度與實施概況的研究83-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原芳(1994)。我國大專學生對運動價觀念之探討269-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許義雄、陳皆榮、陳麗華、張少熙(1992)。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9)。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收支分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3)。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麗華(1991)。台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狀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lawson, M.、Knetsch, J. L.(1996)。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Baltimore Maryland。  new window
2.行政院主計處(1990)。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義雄(1985)。體育學原理。台北:文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衛生署(1998)。中華民國公共衛生概況。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清山(1985)。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rightbill, C. K.(1960)。The Challenge of Leisure。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new window
7.Neulinger, J.(1974)。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Research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leisure。Charles C. Thomas。  new window
8.謝政瑜(1989)。休閒運動的理論與實務─民生主義的臺灣經驗。休閒運動的理論與實務─民生主義的臺灣經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Ke、y, J.R.(1982)。Leisure。Leisure。Englewood Cliffs, NJ。  new window
10.Kraus, R.G.(1984)。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Pacific Palisade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清山(1985)。大專院校學生與職工休間實態調查研究。休間活動理論與實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