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幾起國際間諜案論情報安全之重要性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廖述賢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7:4
頁次:頁81-88
主題關鍵詞:國際間諜案情報安全情報研究國家安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0
     一、目前已經進入了2l世紀,上一個世紀中所發生列強之間的東西方冷戰,雖然舊蘇聯已經瓦解,然而新世紀不過是幾個月的時間,在國際上就發生了幾件令人矚目的間諜案。而這一些間諜案的發生,對當事國也好,對其區域所相鄰的國家也好,皆存在了具有破壞性及毀滅性的力量。也許在表面上這些間諜案的殺傷力並不明顯,然而長期且潛在所造成的破壞,卻是直接對情報及國家安全產生不良的後果。因此一旦國際間的間諜案被破獲,所影響的不但是相關國家的關係,對後續的情報工作,以及全般的情報布局,均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失,這也是國際情報工作成敗與良窳的關鍵。 二、一般而言,掌握威脅來源最好的方法就是「情報」。孫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法國戰略思想家Fredimand Foch則認為:「沒有情報則無法作決策,若作決策勢必要以假定為基礎,如此將使作戰指揮陷於盲目的狀態」。由此可見,任何與國家安全威脅有關的決策,以及決策的成敗與否,都與情報的獲得、分析、處理、以及運用有極大的關連。 三、本文主要的目的,即以最近發生的幾件國際間諜案為例,從實務及他國所發生的情報案例中,來論述情報安全的重要性。案例包括美-俄,日-俄,以及「中」-美之間的間諜案件。上述的國家在全球或者區域,均具有某種軍事或者經濟的影響力,因此所發生的間諜案件,對於我國而言,均具有參考以及學習的價值與重要性。 四、環境在變,科技在演進,沒有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可以固守過去的作法而一成不變,尤其是戰爭的觀念以及型態。值此新世紀來臨之際,國軍應該掌握科技與通資發展的脈動,重新思考情報工作未來的願景,為邁入新的世紀而作好準備。
期刊論文
1.廖述賢(20001200)。從中共與美國軍事間諜案論情報工作的挑戰與展望。國防雜誌,16(6),3-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eorge, Alexander L.(1991)。Avoiding War: Problems of Crisis Management。Boulder:Westview Press。  new window
2.Jordon, Amos A.、Taylor, William J.(1984)。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e and Process。Baltimore: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Berkwitz, Morton、Bock, Peter G.(1965)。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New York:Free Press。  new window
4.Barnett, Michael N.(1992)。Confronting the Costs of War: Military Power, State, and Society in Egypt and Israel。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Rosie, A. M.(196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ory。New York:C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rs。  new window
其他
1.張偉國(20010415)。徐俊平叛逃與江澤民的責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文清(20000911)。耐人尋味的日俄間諜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臨海(20010314)。看不見的戰線--美俄的間諜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