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玻璃之路」--楚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交流的探索
書刊名:故宮文物月刊
作者:后德俊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9:9=225
頁次:頁124-131
主題關鍵詞:楚文化西方文化玻璃製品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雲南省博物館(1975)。雲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5(2),97-156+192-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廣東省博物館(1974)。廣東肇慶市北嶺松山古墓發掘簡報。文物,197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熊傳新(1982)。楚國的絲綢業。江漢論壇,198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仲湘(1979)。論「支那」一詞的起源與荊的歷史與文化。歷史研究,197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仲常(1984)。楚國滅巴考。貴州社會科學,19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雲南省博物館(1978)。雲南楚雄萬家壩古墓群發掘簡報。文物,197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太初(1957)。在雲南考古工作中得到的幾點認識。文物參考資料,195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曉岑(1993)。商周中原青銅器礦料來源的再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汶江(1980)。滇越考。中華文史論叢(第二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玉堂(1994)。楚國歷史文化與南方都市(續篇)。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科版,19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大倫(1995)。關於「南方絲綢之路」的幾點思考。中國史研究,19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連寬(1980)。漢代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海上交通和貿易關係。文史,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夏里臣.譚(1965)。1964年在馬來西亞最近考古發現。皇家亞洲學會.馬來西亞分會會報,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urant, Will(1974)。希臘的黃金時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星烺(1977)。中西交通史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展岳(1987)。兩廣先秦文化。文物與考古論集:文物出版社成立三十週年紀念。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福偉(1985)。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世界風物志聯合編輯(1978)。世界風物志(四)。世界風物志(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溫斯泰德.理查德(1974)。馬來亞史。馬來亞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陶維英(1976)。越南古代史(下)。越南古代史(下)。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吉米•戴維森(1979)。越南近年來的考古活動。考古學參考資料。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