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舒茲-柏格派的現象學社會學論述
書刊名:東吳社會學報
作者:蔡錦昌
作者(外文):Choi, Kam-cheong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1
頁次:頁203-211
主題關鍵詞:舒茲-柏格派現象學社會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0
     以舒茲--柏格派為例,現象學的社會學論述有如下幾種特色:一 者,它認為人類生活是本著個人意識「經驗」構成的,故此它著重 描述行為當事人意識狀態的結構及其變化;二者,它要回歸瑣碎零 亂的日常生活,認為這才是人類「生活世界」及「知識」之典範; 三者,它要遠離日常生活中的人事事視為當然的天真態度,以便回 到一切尚未確定,一切都嫌曖昧不明的意識狀態來做反省思考;四 者,它認為各種實相(包括日常生活世界的實相在內)都只不過是人 類自己建構出來的而己,因而也是歷史性的存在物;五者,它特別注 重「概念形成」的論述,而且把社會生活中的一切全描述成只是「被 當成」的「猶如」之物。
圖書
1.Berger, Peter L.(1963)。Invitation to Sociology: A Humanistic Perspective。Garden City, New York:Doubleday。  new window
2.Berger, Peter、黃樹仁、劉雅靈(1982)。社會學導引:人文取向的透視。台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erger, Peter、Berger, Brigitte(1972)。Sociology: A Biographical Approach。New York:Basic Books。  new window
4.Schutz, Alfred(1964)。Collected Papers。The Hague:Nijhoff。  new window
5.Luckmann, Thomas、Berger, Peter L.(1967)。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New York:Anchor Books。  new window
6.Schutz, Alfred(1962)。Collected Papers I: The Problem of Social Reality。Martinus Nijhoff。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