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十七屆亞洲杯男子十五人制橄欖球比賽技術項目編製與分析探討
書刊名:東南學報
作者:魏啟弘董益吾
出版日期:2002
卷期:24
頁次:頁227-234
主題關鍵詞:亞洲杯十五人制橄欖球賽比賽技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
  • 點閱點閱:21
     本研究目的在編製亞洲杯男子十五人制橄欖球賽代表性技術項目,且建立多元迴歸公式,更進一步探討分析各隊各項技術的差異情形,並比較勝隊與負隊之各項技術項目型態,以做為日後預測十五人制橄欖球比賽成績表現與提供國內教練訓練參考依據。 以十七屆亞洲杯第一級男子十五人制橄欖球比賽參賽的四個國家代表隊為研究對象,將六場比賽(計12筆資料)中的十七種橄欖球技術表現資料,以比賽勝率為校標,十七種基本技術型態資料為自變項,進行逐步多元迴歸、變異數分析與t-test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選出十五人制橄欖球最具代表性技術項目依序為達陣數、罰踢成功、冒爾、踢罰與司克攔失敗等五項。 原始分數的迴歸方程式為: Y=.0555X14+.1027X10+.0214X9+.0058X12-.0128X5-.0490 標準化迴歸方程式為: ZY=.6409Z14+.3037Z10+.3603Z9+.1271Z12-.0527Z5 將各項技術項目運用變異數分析了解國家代表隊間的差異情況,結果達顯著水準(P<.05)的項目有達陣數、達陣後射門成功、拓克路等項,其他技術項目均未達顯著水準(P>.05)。在勝隊與負隊各項技術型態項目比較上,經過t-test分析之後發現,其勝隊與負隊技術型態項目比較差異達顯著水準(P<.05)的項目有達陣數、達陣後射門成功、爭邊球失敗、冒爾等四項。達陣前進攻型態,以勒克最高,依序為冒爾、踢球與罰踢。
期刊論文
1.王朝仁(1993)。撖欖球基本的比賽原則。淡水橄欖球陳清忠傳球七十週年特刊,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另銀益(1995)。七人制撖欖球之探討與發展。台灣體育,80,3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明德(1973)。論司克攔、爭邊球與冒爾和勒克亂集困之相異及其裁判。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成立四十週年紀念特刊,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ell, W.(1980)。Body composition and maximal aerobic power rugby union forwards。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20,447-451。  new window
5.王朝仁(19950200)。1992 國際橄欖球規則修訂對勒克、冒爾攻擊方式及得分之探討。體育與運動,91,54-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朝仁(19950600)。敘論橄欖球運動競賽得分之演變。大專體育,19,85-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仁川(19780600)。橄欖球比賽致勝因素之分析研究。新竹師專學報,4,626-5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仁川(1980)。中日橄欖球賽之實戰分析--北市聯隊與關西聯隊之役。國民艚育季刊,33,4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仁川(19820600)。橄欖球裁判執法程序與要領。新竹師專學報,8,185-2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克振(19950300)。觀現代橄欖球運動競賽之我見。臺大體育,26,6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蘇福仁、蘇福新(19951100)。橄欖球比賽時間過程之分析研究。北體學報,4,93-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仁川(19800900)。中日橄欖球攻擊型態之比較分析。國民體育季刊,9(3),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寶億、王世椿、徐臺閣、蔡敏忠(19971200)。七人制橄欖球賽戰術行為與得分方式之研究。體育學報,24,85-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堂魁(19921200)。橄欖球運動技能測驗項目之編製研究。體育學報,14,381-4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洪堂魁(19920600)。1991年世界杯橄欖球錦標賽前八強得分方式分析。中華體育季刊,6(1)=21,7-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時榮(1988)。1988年國家青年隊參加南斯拉夫青年橄欖球錦標賽教練報告書。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七十七年度國家級教練講習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高宏鎮(1991)。青少年橄欖球賽優勝各隊體格及體能之差異比較研究。大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尤新吉(1975)。橄欖球技術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體育運動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漢生(1997)。橄欖球比賽規則。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柯世賢(1982)。橄欖球防線突破的研究。台北:健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iedentop, D.(1983)。Eer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E。califomia: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6.董益吾(1998)。區運七人制橄欖球比賽技術項目編製與分析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炎坤(1994)。第一屆世界杯七人制橄欖球錦標賽冠軍隊得分型態之分析。先鋒打字印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政達(1992)。優秀橄欖球運動員體型、身體組成與體適能之分析研究。立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紹勳、林秀娟(1994)。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台北:松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清忠(1988)。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國家七十八年度國家級教練赴紐西蘭進修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政強(19900319)。評述第四十四屆全國高中橄欖球錦標賽冠亞軍爭奪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俊伻(1988)。1988年國家青年隊參加南斯拉夫青年橄欖球錦標賽教練報告書 (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七十七年度國家級教練講習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