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運動代表隊年度雙峰訓練計畫之擬定--以橄欖球運動項目為例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王碧宗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6:1=60
頁次:頁88-94
主題關鍵詞:訓練設計訓練週期單週期雙高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3
科學訓練計畫,可為訓練的成功提供重要的基礎。訓練計畫的特點,為連續性的適應調整,其結構是一時性的階段與定期性的方法。因此訓練計畫的體育運動過程,被視為是整個鍛鍊培養重心所在。 訓練設計是以程序和對運動員等現況條件的認識為依據,在戰略探討的方案中準備和選擇而來的。橄欖球運動訓練,其目的在增進球員運動所需體能,以提高動作的巧緻性。 訓練週期是以參加重要比賽獲得滿意成績為目標,以運動競技狀態發展過程的階段性特徵為依據來確定和畫分的。國內賽事季節劃分不清,且賽期長。所以採用單週期雙高峰安排。本文以中華橄欖球代表隊參加2001亞洲盃訓練計畫為例。其目的在於全面提升其技術、體能、與心理水準,以爭取佳績。 訓練計畫執行後應掌握各種指標進步的幅度且檢討之。過度訓練與使用則應該避免,選手受到運動傷害也是教練的責任。
期刊論文
1.Bompa, T.(1987)。Periodisation as a key element of planning。Sports Coach,20-23。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賴清財(1998)。橄欖球隊年度體能承肌力訓練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誠志、馮焯全、過家興、洛勤方、北京體育科學學會組織(1994)。教練訓練指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界山(1998)。中國文化大學研究所學分班筆記與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日本橄欖球協會(1999)。實戰橄欖球。台北:聯廣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北京體育科學學會(1992)。教練員訓練指南。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國家體委體育科技成果專輯(1989)。運動訓練科學探索。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odge. K.、Mckenzine, A(1996)。Peak performance profile。Auckland, NE:Reed。  new window
7.張博夫(1992)。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台北:永聖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俊生、北京體育科學學會組織(1994)。教練訓練指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田麥久(1998)。論運動訓練計畫。台北:中國文化中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全壽(1995)。運動訓練的理論與實際--運動選才與育才。各項運動代表隊教練知能研習會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