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析論劉震雲〈一地雞毛〉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羅琦強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1
頁次:頁217-230
主題關鍵詞:中國當代文學一地雞毛新寫實小說情感零度知識份子劉震雲平民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
劉震雲,一九五八年生於河南省延津縣,並於一九七三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九七八年考入北大中文系,一九八二年畢業並且分發至「農民日報」擔任記者,又於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一年之間先後到北京師範大學、魯迅研究學院就讀。他於一九八二年就開始創作小說,並於一九八七年於北京「人民文學」發表短篇小說〈塔鋪〉,因而引起大陸文壇的注意。而小說〈一地雞毛〉 ,為他在寫作生涯上又增添了一筆重要的里程碑,而在大陸當代文學中,此作品被劃入「新寫實」小說浪潮中。因此,劉震雲以及小說〈一地雞毛〉,成為「新寫實小說」重要的代表作家以及作品。 本文將分析此篇小說,指出其符合「新寫實小說」的美學特色,同時,也將指出該文本除了迥異於以往大陸寫實小說以外,更要突顯出其中以「冷眼旁觀」的方式,對於現實層面的批判。
期刊論文
1.張均(1997)。沉淪與救贖:無根的一代--重讀莫言、劉震雲。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摩羅(1997)。劉震雲:中國生活的批評家。當代作家評論,19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賀仲明(1997)。放逐與逃亡--論劉震雲創作的意義與精神困境。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春(1997)。試論劉震雲小說的文體型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劍龍(1999)。論新寫實小說的審美風格。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犀英(1995)。論劉震雲近期作品。中國大陸研究,3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盧燕(1996)。生命的寫真與媚俗--試論新寫實小說的價値取向。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青(1996)。寫實主義的誤區。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學軍(1996)。新寫實小說再評價。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曹書文(1996)。劉震雲小說創作論。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震雲(1991)。新寫實作家、評論家談新寫實。小說評論,19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思和(19901000)。當代創作中的生存意識--關於「新寫實小說」特徵的探討。新地文學,1(4)=4,152-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納(1993)。無奈的現實和無奈的小說--也談「新寫實」。文學評論,19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德祥(1994)。新寫實的藝術精神。文學評論,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秀美(2001)。大陸新寫實小說研究--以劉恆、方方、池莉及劉震雲作品為主(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86)。中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87)。當代作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7)。上海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8)。北京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9)。小說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永發(1998)。中國共產黨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翼明(1996)。大陸「新寫實小說」。台北:東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子誠(2000)。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昌元(1991)。盧卡奇及其文哲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翼明(1977)。大陸新時期文學(1977-1989):理論與批評。台北:東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曉明(1993)。中國新寫實小說精選。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程代熙(1997)。新時期文藝新潮評析。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arthes, Roland、李幼蒸(1998)。寫作的零度。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南帆(1998)。文學的維度。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旭東(1996)。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詹明信批評理論文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1991)。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思和(1997)。還原民間--文學的省思。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羅青(1997)。什麼是後現代主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京媛(1997)。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艾德華.薩依德、單德興(1998)。知識份子論。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詹明信、唐小兵(1990)。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合志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