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電視後期製作析論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吳聲品
出版日期:2002
卷期:71
頁次:頁141-148
主題關鍵詞:電視後期製作數位非線性剪輯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8
電視節目製作過程,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就是前期製作(Pre-Production)、製作(Production)、後期製作(Post-Production)等三個階段。後期製作階段指錄影結束之後有關畫面及聲音的美化修飾工作,包括影片剪接、製作特效、配音、配樂、上字幕圖卡、電腦影像特效處理等後期製作事項。以往依靠傳統的線性編輯方式處理後製編輯工作;隨著電腦科技發展,以個人電腦加上影像擷取卡等週邊設備,即可組成一套非線性影音編輯系統,製作出來的節目更能切合需要。本文將僅就電視節目後期製作階段有關事項,如電視節目剪接概念及原則、電視後期製作概念及其演進、數位非線性剪輯概念及其作業程序、非線性剪輯作業前的規劃等做一一探討,以作為從事電視後製工作者之參考。
圖書
1.林秋夫(1985)。ENG與EFP作業實務。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小函(1981)。電視藝術。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小函(1979)。電視與電視製作。電視與電視製作。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慰誠(1979)。導演概論。導演概論。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聲品(1985)。廣播電視學。廣播電視學。臺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孟慶芳(1991)。電視節目製作。電視節目製作。臺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鉅昌(1981)。實用電視學。實用電視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紹華(1973)。電影導演電視導播。電影導演電視導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清河(1984)。電子攝錄影實錄。電子攝錄影實錄。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敬德(1985)。電視工程實務。電視工程實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溫世光(1971)。電視製作學。電視製作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謝章富(1984)。電視節目設計研究。電視節目設計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謝章富(2002)。電視映像美學析論。電視映像美學析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