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人公司法制之探討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
作者:洪秀芬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ng, Shiu-feng
出版日期:2003
卷期:32:2
頁次:頁167-218
主題關鍵詞:一人公司股東會自己代表公司債權人保障代位權撤銷權單獨股東責任控制公司責任揭穿公司面紗直索責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
  • 點閱點閱:38
     所謂一人公司(Single-member Company,Einpersonengesellschaft)是指公司出資額或公司股份全部屬於單一股東之公司。在民國九十年十一月第十一次修正案前之公司法規定,無限公司、兩合公司之股東人數至少為二人以上,有限公司五人以上,股份有限公司七人以上,且人數不足會構成解散事由,因此欲以公司組織來經營事業之企業主,為符合公司法當時法定最低人數之要求,會邀集掛名股東來成立公司,而形成「實質一人公司」,此不但增加企業主經營事業之交易成本,且易引起掛名股東與實質股東權益責任歸屬的爭議。為解決實務上掛名股東的相關困擾及因應企業經營的需求性,並吸引外商進入臺灣市場以促進市場之國際化,因而在民國九十年十一月的公司法第十一次修正案中正武明文允許一人有限公司及政府或法人為股東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 一人公司之存立雖已在此次修法時予以明文承認,但在法理上,究竟其存立之理論根據為何,仍值得加以探討,因此本文首先就一人公司存在之妥當性從以下三方面加以說明:公司之性質、股東有限責任之必要性、一人公司制度之濫用。其次,本文針對公司法修正前後對一人公司之規範加以分析。修法前,公司法並不允許形式上一人公司之存立,至於實質上一人公司是否合法,則具有爭議性,故就公司法修正前對實質一人公司在法律規範及學說實務上之見解加以分析。修法後,則已明文允許一人公司,故分別就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限公司涉及一人公司之規範加以說明。然而現行一人公司之規範存有甚多疑義與缺失,例如,一人公司之機關、自己代表與雙方代表之禁止、一人股份有限公司之股東資格限制等,因此本文亦就此方面加以探討。至於一人公司中最重要之議題-公司債權人之保障,乃為本文之重心。一人公司之唯一股東掌握經營公司之全部權力,欠缺社員相互監督,容易讓公司債權人面臨交易高風險的處境,因此在允許一人公司存立之同時,必須慎重思考如何確保公司債權人之利益。而本文就一人公司債權人之保障乃從兩個角度來加以考量,首先應使一人公司之債權人或其往來對象在與一人公司交易時,能事先知情交易對手為一人公司,而對所面臨的潛在交易風險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因此能採取更謹慎之態度來進行交易。其次,設法避免一人公司之單獨股東利用公司進行巧詐行為損及公司債權人利益,且若有巧詐行為發生時,要求單獨股東負起控制公司責任、甚至是股東無限責任。最後,藉由本文之拋磚引玉,期待各界就一人公司制度之改進來共同努力。
期刊論文
1.林國全(19991200)。一人公司立法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62,367-3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菊(19930600)。一人公司。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2(2),307-3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文宇(19991200)。論董事與公司間交易之規範。政大法學評論,62,415-4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紹樑(19970300)。亞太營運中心與企業再造--修正公司法的具體建議。月旦法學,22,2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姚志明(1998)。德國股份法第93條德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義務之介紹。輔仁法學,17,261-2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峰富(2000)。強化證券管理,確保關係企業債權人之利益。律師雜誌,65-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宗雄(1994)。一人公司實質重於形式。實用稅務,235,3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虹霞(2001)。由公司之意義淺談「一人公司」之立法擬議。萬國法律,115,26-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渝生(1994)。從歐體第一、四、十二號指令看我國公司法之立法趨勢。東海大學法學研究,8,149-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洪秀芬(2001)。「交叉持股」之規範-公司法修正草案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三、第四項。沒有紀錄。91-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賴源河(2000)。證券管理法規。臺北市:糠素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rziwotz(1996)。Münchener Handbuch des Gesellschaftsrechts, Band 3: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München, Germany:C. H. Beck。  new window
3.Schneider(1993)。Scholz Kommentar zum GmbH-Gesetz。Köln, Germany:Verlag Dr. Otto Schmidt KG。  new window
4.Krieger(1988)。Münchener Handbuch des Gesellschaftsrechts, Band 4。沒有紀錄:Aktiengesellschaft。  new window
5.Zollner(1996)。Baumbach/ Hueck GmbH-Gesetz。München, Germany。  new window
6.Hueck, Götz(1991)。Gesellschaftsrecht。München:Carl Heymanns Verlag KG。  new window
7.余雪明(2000)。證券交易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柯芳枝(1996)。公司法論。公司法論。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峰富(1988)。論股份有限公司債權人之保護。臺北市:五南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銘傑(1999)。股東有限責任制度之省思--公司法關係企業專章之啟示與詮釋。商事法暨財經法論文集:王仁宏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臺北市: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建華(1988)。公司法要論。公司法要論。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Claussen(1995)。Die vier aktienrechtlichen Anderungsgesetze des 12. Deutschen Bundestages Reform oder Aktionismus?。AG。沒有紀錄。  new window
13.GmbHReport(1995)。GmbH-Rundschau。GmbH-Rundschau。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Lutter(1994)。Das neue 'Gesetz für kleine Aktiengesellschaften und zur Deregulierung des Aktienrechts。AG。沒有紀錄。  new window
15.Lutter、Hommelhoff(1995)。GmbH-Gesetz。GmbH-Gesetz。Köln, Germany。  new window
16.Planck(1994)。Kleine AG als Rechtsform-Alternative zur GmbH。Kleine AG als Rechtsform-Alternative zur GmbH。沒有紀錄。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