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嵇康〈聲無哀樂論〉的兩重意義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王金凌
作者(外文):Wang, Chin-ling
出版日期:2003
卷期:19
頁次:頁65-88
主題關鍵詞:移風易俗樂教音樂之和精神之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1
嵇康將聲無哀樂放在儒家傳統的移風易俗這個論題上,而論斷移風易俗「必承衰弊之後」,並追問風俗衰弊之前的淳美是什麼情勝?於是他從客存在論音樂本身沒有情感。如何說明音樂的客觀存在?從自然現象、符號無常、引發感情、音樂和歌詞的作用不同等四方面說明音樂的客觀存在。但是音樂的客觀專在是各種不同的音聲性質,而嵇康認為音樂本身只是「和」。於是「和」是個存有屬性的觀念。這是聲無哀樂的第一種意義。雖然音樂之和可以理推而至而知,但是這樣的知是抽象的,因此也是空洞的。它能滿足人類窮理的欲望,卻無法對各種音樂所帶來的各種感情的窮極之境提供絲毫的說明。於是嵇康進而追論風俗淳和之音無喜無怒無哀無樂,沒有緣於失得而生的哀樂,而有精神與天地往來的悅樂,自然可以說聲無哀樂。這是聲無哀樂的第二重意義。
其他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