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諷諭與綺麗:白居易詩、賦論及其與「文心雕龍」之精神取向
書刊名: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作者:許東海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3
卷期:5
頁次:頁21-44
主題關鍵詞:白居易詩論賦論文心雕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35
期刊論文
1.許東海(20021200)。唐代詩賦合流及其文類分際之一考察--以白居易詩賦及其花木書寫為例。文與哲,1,333-3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東海(2000)。《文選‧賦》牽動唐詩創作之一考察:以〈恨賦〉與〈長恨歌〉為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4,3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東海(2001)。白詩與香草美人:白居易花木、女性諷詩中的楚〈騷〉身影與新變風貌。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許東海(2000)。詩情‧賦筆‧傳奇:白居易〈長恨歌〉文學風情的另一面向。高雄。194-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夢鷗(1981)。古典文學的奧秘:文心雕龍。古典文學的奧秘:文心雕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東海(2000)。詩情賦筆話謫仙--李白詩賦交融的多面向考察。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鈴木虎雄、殷石臞(1976)。賦史大要。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運熙、楊明(1994)。隋唐五代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調元(1971)。賦話。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璇琮(1994)。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白居易、朱金城(1988)。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清)賀貽孫(1983)。詩筏。清詩話續編(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東海(2002)。從諫官意識論白居易新樂府創作理念與實踐。2002年楚辭學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專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東漢)班固(1993)。西都賦。全漢賦。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簡宗梧(1993)。漢賦為詩為文之考辨。漢賦史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南朝梁)劉勰(1987)。文心雕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王讜(1987)。唐語林,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夢鷗(1987)。漢魏六朝文體變遷之一考察。傳統文學論衡。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