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中國因應列強各國的擴張,展開「洋務運動」,也帶動出洋取經的「留學潮」。而日本以明治維新西化有成,對中國又有路近、費省,且同文同種之便,中國赴日留學人數遂居各國之冠;其中不乏美術留學生。惟相關研究成果,多未詳列他們的姓名、就讀校系與成就等,尤其少有女性。因此本文首先羅列清末留日學美術(指狹義的繪畫,即西洋畫科、日本畫科等)的男女生人數,包括姓名、就讀校系與成就。據所蒐集的史料,發現女多於男。男生以入學私立東京美術學校、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較多;女生以入讀私立東京女子美術學校多、私立高等奎文女子美術學校居多。至於專攻科目,則西洋畫多於東洋畫;但女生多未獲畢業。他們返國後,除了投入創作,參加展覽,還組織美術團體,合辦新式美術院校,從事新美術教育,促成中西兼容,西畫得與國畫分庭抗禮,更讓中國美術由封閉的古典型態,走上改革開放的多元型態。其中不少人成為20世紀初中國美術界的風雲人物,如創立「嶺南畫派」的三傑,即高劍父、高奇峰兄弟與陳樹人,還有何香凝、鮑少游、黎葛民與鄭錦等成員。他們倡導折衷中西的「新國畫」,雖獲褒貶不一,但其努力的首創意義與舖路作用,值得肯定。其次是李叔同,在滬杭地區率先採用人體模特兒的教學方法,對中國藝術的現代化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