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末中國的留日美術學生(1895∼1911)
書刊名:中正歷史學刊
作者:王惠姬
出版日期:2004
卷期:6
頁次:頁31-79
主題關鍵詞:清末留日學生女性美術現代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2
     19世紀末,中國因應列強各國的擴張,展開「洋務運動」,也帶動出洋取經的「留學潮」。而日本以明治維新西化有成,對中國又有路近、費省,且同文同種之便,中國赴日留學人數遂居各國之冠;其中不乏美術留學生。惟相關研究成果,多未詳列他們的姓名、就讀校系與成就等,尤其少有女性。因此本文首先羅列清末留日學美術(指狹義的繪畫,即西洋畫科、日本畫科等)的男女生人數,包括姓名、就讀校系與成就。據所蒐集的史料,發現女多於男。男生以入學私立東京美術學校、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較多;女生以入讀私立東京女子美術學校多、私立高等奎文女子美術學校居多。至於專攻科目,則西洋畫多於東洋畫;但女生多未獲畢業。他們返國後,除了投入創作,參加展覽,還組織美術團體,合辦新式美術院校,從事新美術教育,促成中西兼容,西畫得與國畫分庭抗禮,更讓中國美術由封閉的古典型態,走上改革開放的多元型態。其中不少人成為20世紀初中國美術界的風雲人物,如創立「嶺南畫派」的三傑,即高劍父、高奇峰兄弟與陳樹人,還有何香凝、鮑少游、黎葛民與鄭錦等成員。他們倡導折衷中西的「新國畫」,雖獲褒貶不一,但其努力的首創意義與舖路作用,值得肯定。其次是李叔同,在滬杭地區率先採用人體模特兒的教學方法,對中國藝術的現代化功不可沒。
期刊論文
1.白雪蘭(19960600)。過海?渡洋?--探索留學生為主體的民初美術。藝術家,42(6)=253,335-3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光華(19980800)。廿世紀前期中國的美術留(遊)學生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藝術家,47(2)=279,258-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紹唐(19810400)。民國人物小傳(79):何香凝(1879-1972)。傳記文學,38(4),146-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紹唐(19850900)。民國人物小傳(128):鮑少游(1892-1985)。傳記文學,47(3)=280,13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勝天(19970200)。海外華人藝術家地位的演變。藝術家,44(2)=261,332-3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里法(1997)。我所看到的上一代:莫大元--用器畫的最後一筆。藝術家,44(2)=261,328-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簡又文(19730300)。革命畫家高劍父--概論及年表。傳記文學,22(3),87-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鶴田武良、邱秀慧(19990200)。留日美術學生--近百年來中國繪畫史研究。藝術家,48(2)=285,392-4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景淵(19800200)。下田歌子與我國女子留學生。近代中國,15,131-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可(1997)。上海的美術院校和美術社團。朵雲,47,139-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簡又文(19730200)。革命畫家高劍父--概論及年表。傳記文學,22(2),83-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簡又文(19721200)。革命畫家高劍父:概論及年表。傳記文學,21(6),2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惠姬(1980)。清末民初的女子留學教育(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辛亥革命回憶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振溓。近代中日繪畫交流史比較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鏞(1999)。中外美術交流史。長沙市: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鐵柱(2001)。中國近現代繪畫鑑賞圖錄。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健兒(1941)。廣東現代畫人傳。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一川(2000)。中国人女性の日本留学史研究。東京都:株式会社国書刊行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棉(1999)。中國留學生大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木(2000)。二十世紀中國畫研究.現代部分。廣西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鴻儀(2003)。嶺南畫派。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廖夢醒(1984)。我的母親何香凝。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新(1996)。中國油畫百年圖史 : 1840-1949。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謝文勇(1985)。廣東畫人錄。嶺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韓國鐄(1985)。自西徂東 : 中國音樂文集。台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文史哲出版社編輯部(1987)。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煥琛、劉真(1980)。留學教育 : 中國留學教育史料。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禮溥(1983)。嶺南畫派。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超(1995)。上海油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阮榮春、胡光華(1997)。中國近代美術史(1911-1949)。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袁振藻(2000)。中國水彩畫史。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愷齡(1975)。吳稚暉先生紀念集。台北縣: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香凝(1957)。回憶孫中山和廖仲愷。北京市: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曹汝霖(1970)。曹汝霖一生之回憶。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又寧、張玉法(1975)。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1842-1911。傳記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莊素娥(1999)。二十世紀初中國美術的西化革命。1901-2000中華文化百年論文集。台北市:史博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水中天(2001)。中國畫論爭50年(1900-1950)。歷史、藝術與人。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鴻梁(1984)。我的教師弘一法師李叔同。浙江文史資料選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達為(1992)。陳樹人。中國近代名畫家圖鑑。香港:翰墨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達為(1992)。高劍父。中國近代名畫家圖鑑。香港:翰墨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遲軻(1998)。紅棉與綠柳--陳樹人的人格與畫格。遲軻自選文集:美育‧美學‧藝術評論。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遲軻(1998)。嶺南派的三位創始人。遲軻自選文集:美育‧美學‧藝術評論。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