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陸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分析與省思
書刊名:教育資料與研究
作者:施明發
出版日期:2004
卷期:57
頁次:頁50-60
主題關鍵詞:中國大陸民辦教育法私立學校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8
1980年代之後,大陸開始快速發展私立學校,為了積極鼓勵與有效引導,2002年12月大陸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民辦教育法,並於2003年9月起施行,這是中共於大陸建政之後首部的私立學校法。本文之目的在分析這部法律的特色,首先分析其立法背景,再將這部法律分為基本事項、獎勵與保障條款、監督條款等三方面擇要介紹其內容,歸納其立法上的四項重大變革,最後與我國現行私立學校法進行比較,並提出結論。本文認為,該法律最值得重視的立法觀點足以投資興學的角度看待私立學校,保障私立學校的產權,允許舉辦者能夠合理取得報酬,學校清算後的剩餘財產也不必捐給政府或其他法人機構。大陸是實行社會主義的國家,能有這種開放之立法態度是值得我國私立學校法修正之參考。
期刊論文
1.忻福良(200103)。民辦教育中的若干法理。教育發展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小娟(2001)。有關制定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幾個問題。教育與職業,20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海波(200204)。機遇與挑戰並存--國家教育發展中心韓民博士談民辦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教育發展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干奇(2002)。對民辦教育管理的法律思考。教育與職業,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教育部(2002)。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統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計畫建設司(1994)。中國教育統計年鑑199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計畫建設司(1995)。中國教育統計年鑑1995。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計畫建設司(1996)。中國教育統計年鑑1996。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計畫建設司(1997)。中國教育統計年鑑1997。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計畫建設司(1998)。中國教育統計年鑑1998。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計畫建設司(1999)。中國教育統計年鑑1999。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計畫建設司(2000)。中國教育統計年鑑2000。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邵金榮(2001)。中國民辦教育立法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培鴻、胡衛(2000)。開拓民辦教育的空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Deng, Peng(1997)。Private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CT:Westport。  new window
11.劉英杰(1993)。中國教育改革大事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Townsend, T.、Cheng, Y. C.(2000)。Educ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Lisse:Netherlands:Swets and Zeitlinger。  new window
13.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1984)。中國教育年鑑(1949-1981)。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1986)。中國教育年鑑(1982-1984)。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030103)。人民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02)。私立學校法修正草案之重點說明,www.edu.gov.tw, 2002/0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