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應用技術分析指標於臺灣股票市場買進時機切入之研究--以RSI、MACD及DIF為技術指標
書刊名:臺灣銀行季刊
作者:陳應慶李元和梁榮輝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4
卷期:55:2
頁次:頁300-318
主題關鍵詞:技術分析相對強弱指標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Technical analysisRelative strength indexRSI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MAC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6
股票市場是上市公司籌措資金的管道,一個經濟高度成長的國家,不論政府、企業或是個人的活動常常會透過較有效率的金融市場籌措投資資金或理財所需資金,使得資金需求者可以運用較低的成本,來取得所需的資金以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我國股票市場亦是較早也較剛備的資本市場。在理財?識高漲的今日,且投資商品的多樣化,投資人都在尋找較好的買進時機,在波濤洶湧、瞬息萬度的股票市場中,高風險高報酬下,擬出一套技術分析,找出最佳切入買進時機,而獲得超額報酬。 本研究目的乃利用技術分析指標來探討股票市場之買進切入時機,以試圖達到下列各項目的: 1. 探討RSI、MACD及DIF三項指標在股票市場之互動關係。 2. 在前述三項指標之互動釐清後,試圖找出其間各種不同組合。 3. 比較各種不同組合之下盈收,並從而找出最適買進切入點之組合。 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臺股大盤加權指數收盤指數,6日RSI, MACD, DIF及D-M之資料為樣本;研究期間自民國86年1月4日起民國92年6月30日止,使用1,548天資料來作分析探討。 本研究方法,利用波段尋找股價與各項技術分析指標之local和Global minium,來找出以技術分析指標,切入買進最佳時機。 實證研究結果: 一、第一種模式所獲得之有效買點: 86年至92年6月30日之有效買點 (1) 86年有兩次買點(9/15、10/29) (2) 87年有無買點 (3) 88年有四次買點(1/5、1/25、8/6、10/22) (4) 89年有四次買點(3/6、5/3、5/11、9/22) (5) 90年無買點 (6) 91年有三次買點(5/21、6/12、7/29) (7) 92年有一次買點(2/27) 二、第一種模式A>A’,B<B’及C<C’較其他七種模式投資之組合風險最小且報酬較多,成功率達97.62%
期刊論文
1.Bessembinder, H.、Chan, K.(1998)。Market Efficiency and the Returns to Technical Analysis。Financial Management,27(2),5-17。  new window
2.Jensen, M. C.、Bennington, G.(1970)。Random Walks and Technical Theories: Some Additional Evidences。Journal of Finance,25(2),469-482。  new window
3.Bohan, James(1981)。Relative Strength : Further Positive Evidence。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7(3),36-39。  new window
4.Pruitt, Stephen W.、White, R. E.(1988)。The CRISMA Trading System: Who Says Technical Analysis can't beat the Market?。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14(3),55-58。  new window
5.Brock, William、Lakonishok, Josef、LeBaron, Blake(1992)。Simple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and the Stochastic Properties of Stock Returns。The Journal of Finance,47(5),1731-1764。  new window
6.Sullivan, R.、Timmermann, A.、White, H.(1999)。Data-snooping, Technical Trading Rule Performance, and the Bootstrap。Journal of Finance,54(5),1647-1691。  new window
7.Cootner, Paul H.(1964)。Stock Price: Random v.s. Systematic Changes。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3,24-25。  new window
8.James, F. E.(1968)。Monthly Moving Averages-An Effective Investment Toll?。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3(3),315-326。  new window
9.Levy, R. A.(1967)。Relative Walks: Reality or Myth。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23,69-77。  new window
10.Szakmary, A.、Davidson, III W. N.、Schwarz, T. V.(1999)。Filter Rests in Nasdaq Stocks。Financial Review,34,45-70。  new window
11.Van Home, J. C.、Parker, G. G. C.(1967)。The Random Walk Theory: An Emperical Test。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23,87-92。  new window
12.Levy, Robert A.(1967)。Relative Strength as a Criterion for Investment Selection。Journal of Finance,22(4),595-610。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高秀斌(1998)。技術分析下股票買賣獲利能力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宏祺(1997)。技術分析有效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宗永(1989)。技術分析指標獲利性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梓森(1993)。臺灣股市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奇哲(2000)。指數平滑異同平均線(MACD)技術指標在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志豪(1999)。技術指標KD、MACD、RSI與WMS%R之操作績效實證(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光廷(2002)。技術分析、基本分析與投資組合避險績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簡辰丞(2001)。結合MACD與類神經模糊技術之股票預測模型--以臺灣金融股為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宜龍(1990)。台灣股票市場技術分析指標有效性之衡量(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鐘仁甫(2001)。技術分析簡單法則於台灣電子個股之應用(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美慧(1997)。技術分析應用於台灣股市之研究:移動平均線,乖離率指標與相對強弱指標(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文揚彬(1996)。臺灣股票市場投資績效之實證研究:技術分析之應用(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良俊(2003)。台灣股票市場技術分析有效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實踐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正錦(2003)。技術分析應用於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怡中(2002)。在不同技術指標交易策略下停損機制設置與否之績效分析(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翁龍翔(1994)。各國股市技術分析的有效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家維(2000)。技術分析用於當沖之有效性研究--台灣股市之實證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正鵬(2002)。股價報酬率風險、低振幅比率與技術指標之有效性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宛鑫(2002)。運用股價原始資訊建構股價預測模型-類神經網路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時楨(2003)。技術分析在台灣股市運用之實證研究-以停損點反向操作指標(SAR)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彥廷(2003)。台灣股市複合式技術指標操作策略的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蘇明南(2001)。移動平均線法則應用於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徐瑞隆(1989)。技術分析之收益性與市場的有效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葉日武(1987)。以技術分析市場時機的效果驗證(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正佑(2002)。台股動量策略與反向策略投資績效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白俊男、吳麗瑩(1990)。投資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新發(1989)。股市致富精華。臺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勝安(1989)。股票看盤、操盤技巧。書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肇祥(1990)。精度股價動態分析。旺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明智(1989)。智慧型股票操作法。邯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chwager, Jack D.、俞濟群。美國股市怪傑致勝祕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齡松、羅俊(1997)。股票操作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嘉斌(1999)。市場技術指標--分析與續效。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雲光(1989)。股票買點賣點技術分析。證券投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杜金龍(1998)。技術指標--在臺灣股市應用的訣竅。金錢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