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中國詩學的實踐性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張晚林
作者(外文):Chang, Wan-lin
出版日期:2004
卷期:82
頁次:頁297-316
主題關鍵詞:實踐境界詩言志平淡簡遠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1
     本文擬就中國詩學的實踐性作一哲學的考究,這主要包括兩方面的辨析與釐清的工作:一是「實踐」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為何?二是「詩意」中的「志」作何解?本文為,「實踐」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就是人通過除欲去執的工夫讓實踐主體(如良知)在生命中動專甚至完全作主,其動轉或完全作主後,人的生命呈現一種道德的修養境界,而這種境界不可用邏輯性的語言分析定義,只可用詩性的語言「托」出,這便是「詩言志」,故「詩言志」中的「志」便應解類作者的人格修養境界,這樣,詩便與作者的實踐有了關聯。同時,讀者亦只有加強自己的人格修養,方可體悟到作者在詩中呈現的人格修養境界,這便是中國詩學詮釋中的「以意逆志」,如是,詩便與讀者的實踐有了關聯。又因為這種人格修養境界並不是機竅沈濁的「密窟」,而是吉祥止止的「虛室」,故這種境界由詩呈現出來,其風格必定是平淡簡遠的,這是中國詩歌的最高風格,而這種風格不能從審美趣味中「求」得,只能從人格修養中「修」來,這是中國詩學的實踐性的究竟了義。
圖書
1.Edmundson, Mark(2000)。文學對抗哲學。文學對抗哲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ristotle(2001)。詩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19990100)。詮釋學I: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Aristotle、苗力田(1992)。尼各馬科倫理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Kant, Immanuel(1987)。判斷力批判。判斷力批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Plutarque(1990)。希臘羅馬名人傳。希臘羅馬名人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0)。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柏拉圖文藝對話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Rousseau, Jean-Jacques(1979)。論科學和藝術。西方文論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嘉瑩(1998)。讚美理論。讚美理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001)。康德三大批判精粹。康德三大批判精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自清(1980)。詩言志辨。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