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網路電台節目製播與廣播高等教育人才培育之關係--以銀河網路電台為個案研究
書刊名:玄奘資訊傳播學報
作者:黃雅琴
作者(外文):Huang, Ya-chin
出版日期:2004
卷期:1
頁次:頁149-193
主題關鍵詞:網路廣播銀河網路電台廣播高等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29
  台灣現有的網路電台可分為兩種型態,一是傳統電台的線上播音,例如飛碟電台、KISS RADIO、中廣流行網,像透過電腦網際網路特有傳輸方式向全球發聲,破除廣播在發射距離與時間的限制。另一種是網路廣播電台,例如擁有一萬多萬集有聲節目的銀河網路電台,專為網路族設計製作的廣播節目,純粹透過網路傳送、播放,節目類型多元化,內容多采多姿,比傳統電台並不遜色,節目製作成本也不低於傳統電台。   本研究深度訪談對象是以銀河網路電台成員畢業自廣電傳播科系者為取樣目標,而符合本研究之銀河電台受訪人員多畢業自世新大學廣電系廣播組,來自銘傳大學大傳系廣播組則有一位,至於淡江大傳系畢業者已離職超過半年聯繫不易,元智大學資傳系只在暑期工讀或實習些政大、銘傳都是以校內實習電台,「政大之聲」、「銘傳之聲」名義安排學生暑期校外實習,其中政大首次於2003年暑假推薦一位在「政大之聲」主持節目的新聞系學生,銘傳則是在暑期實習推薦以廣電系廣播興趣專業學生為主。有鑑於此,本研究則聚焦在世新廣播組和銘傳廣播組的廣播課程規劃,並分別輔以兩校該系老師進行深度訪談進行分析。   綜合本研究深度訪談的第一部份,探索受訪者進入銀河的背景、工作內容與所學廣播課程的關係、評估台灣網路廣播產業的景況、對於未來投入網路廣播工作者的建議以及銀河電台與學界互動之可行性的作法等,獲得以下結論: 一、銀河網路電台習慣由工讀生做起,經由學長介紹學弟妹入門,工作傳承並無系統性訓練,而以「師徒制」進行。 二、銀河電台部門之間工作上相互支援情形頻繁,「知人善用」的管理策略,強化員工的認同戚感。 三、學校所學廣播相關課程是否對銀河電台工作上提供實質助益,端賴該課程與實際工作內容的相關程度而定。 四、對於網路廣播的定義與區隔觀念模糊,以致未建立故聽習慣,是發展網路廣播亟需突破的瓶頸。 五、創意佳、實作能力強、具備網路電腦概念是發展網路廣播的好人才。 六、有熱情、有活力、敢衝、耐操的年輕人是銀河電台的最愛;而與廣電傳播本科生共事好溝通、效率高,並能激盪出創意的火花。 七、因應數位時代來臨,熟悉網路環境、充實節目內容以符合閱聽眾需求,進而打造自己的競爭力是當務之急。 八、掌握實務製作機會、參與競賽選拔活動,透過「校外實習」置身網路廣播產業,可視為進入銀河電台的有效途徑。   從本研究深度訪談的第二部份,包括世新大學和銘傳大學廣電係二位老師的訪談結果,整理出他們對於目前廣播專業課程規劃重點、因應廣播產業數位化發展的學界人才培育策略,以及兩校系學生投入廣播職場的情形、對於建立網路廣播產學界良性互動機制的期許可歸納出以下結論: 1、世新廣播組課程規劃以節目製作取向為主,入學時即分組;銘傳傳播學院則採「不分系入學」方式,大三起再選系,廣播專長課程包括產製學程與市場學程。 2、內容(content)能否滿足閱聽眾的需求才是節目製作的致勝關鍵,教學方向需考量並結合數位化對於改變產業結構或社會結構的影響。 3、落實「創意教學」與提供實作的「世新電台」是世新廣播組的優勢,而師生應更積極適應科技發展新態勢、提升教學品質;銘傳以數位多媒體平台(Media news On Line/MOL)教學概念發展數位加值,但重新聞輕綜藝與戲劇的教學訓練比例有待調整,聲音表情的基本專業不可偏廢。 4、兩校系學生投入傳統廣播電台仍興趣濃厚,對於網路廣播,世新起步較早,目前在銀河電台人數可觀,計十二人,約佔十分之一;銘傳則於近三年內才主動安排學生到銀河實習,展開接觸之旅。 5、兩校系皆鼓勵學生校外實習,並藉講座課程邀請產業界人士專題演講,甚至延聘業界師資傳授實務專業,以建立產學界良性互動機制。   本研究屬初探性個案分析,受限於時間及人力、在資料蒐集與探討上恐有諸多不足之處,就台灣網路電台與廣播高等教育人才培育之互動層面來看,銀河電台已經發展得很不錯,從零開始培養廣電傳播本科學生到使之成為中階主管,顯示其對於網路廣播的堅持與企圖心,而同時廣播高等教育在課程與教學上必須從現在起訓練學生成為全方位的內容專家,並針對網路族群的興趣喜好深入研究,進而設計製作出各式各樣的節目內容。將來的社會必然是由各種多元化的資料庫所組成,而那些資料庫就是利潤來源,也是檢驗廣播本科生之就業競爭力的關鍵與保證。
期刊論文
1.The Economist(1999)。Review of Books and Multimedia。The Economist Review。  new window
2.舒夢蘭(20010300)。網路廣播?網路加廣播?市場在哪裡?。廣電人,7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蔚明(20000800)。校園網路電臺發展契機之研究。藝術學報,66,135-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君昌(2002)。媒體融合新趨勢。南方廣播研究,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冠鳴(20010300)。談網路廣播的願景之前。廣電人,7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冠鳴(20010400)。談網路廣播的願景之前。廣電人,76,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佩雯(2001)。寬頻對廣播及電視的影響。廣電人,73,2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佩雯(2001)。網路廣播電台的經營與組織。廣電人,78,5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葳威、簡南山(19990100)。傳統廣播電臺進入網際網路廣播的外溢效果與挑戰--以臺灣廣播電臺發展網際網路廣播為例。廣播與電視. 政大,13,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雅琴(1999)。台灣地區廣播電台網站資訊呈現之分析研究。傳播管理新思潮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素員(1998)。花蓮地區廣播媒體運用網際網路之現況分析--臨界大眾理論之初探運用(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本宗(2000)。廣播電台競爭優勢與策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芬滿(2000)。網路廣播電台閱聽人生活型態與收聽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常勤芬(2001)。台灣網路電台經營管理之研究--以銀河網路電台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佩珊(2003)。廣播電台之整合行銷傳播運用--從電台網站談起(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Priestman, Chris(2002)。Web Radio: Radio Production for Internet Streaming。Oxford:Focal Press。  new window
2.Albarran, Alan B.(1996)。Media economics: Understanding markets, industries and concept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Picard, Robert G.(1989)。Media Economics。Sage。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