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攝影分析法在運動生物力學研究上的方法回顧
書刊名:屏師運動科學學刊
作者:徐吉德涂瑞洪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u, Chi-teTu, Jui-hung
出版日期:2004
卷期:1
頁次:頁110-118
主題關鍵詞:攝影分析法運動生物力學CinematographySports biomechan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
  • 點閱點閱:33
攝影分析法是一種被動式、非侵入性並且已廣泛運用在運動生物力學的運動學研究上,攝影分析法主要是經由攝影機所拍得的影像得到時間和位置等原始動作的特徵,亦是計算動作力學特徵指標所依據的原始資料。雖然這種研究方式有許多先天上的限制,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今已能透過高階的資料處理器及更精密的軟體進行定量分析獲得相關運動學參數,且能立即地重覆呈現受試者在進行拍攝測試時的各種運動?作以提供選手及教練訓練上重要的參考依據。本文針對國內各學者有相關攝影分析法的硬體與軟體大幅的更新與精進,在這樣資訊發達下所研發的儀器設備,將使攝影分析法更方便也適合於人體運動的各項研究,相言未來攝影分析法在臺灣運動生物力學領域的應用定能更多元化。
The cinematography was a kind of passive and non-invasion method which has widely utilized in the biomechanics. The cinematography is mainly by way of capturing the image by cameras, the time and position are the raw data of human movement, and they are also the original materials that calculate kinematics parameters. Although this research method has lots of limit, with the time progress, it has been able to use highly accurate equipment carries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obtain the kinematics parameters, and repeat motion process immediately. It provided athlete and coach important reference.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cinematography related research from domestic scholars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At present, the hardware and the software of cinematography has large renew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truments will cause the cinematography conveniently also apply to human movement each research. In the future, cinematography is surely able to adopt application in Taiwan’s sports biomechanics.
期刊論文
1.蘇振塏、郭沛鑫、蕭美珠(20031200)。數位高速攝影機最佳快門速度之探討。北體學報,11,99-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建勳、涂瑞洪(20030600)。不同人體肢段參數之二維重心誤差研究。大專體育學刊,5(1),197-2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信良、陳五洲(20000400)。影帶分析系統操作中之人為資料點取誤差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0(2),115-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明暄、劉偉民(1998)。運動生物力學的同步檢測。運動與科學,19(5),116-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順正(19910600)。不同數據平滑(Smooth)方式的比較。中華體育季刊,5(1)=17,4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順正(19910300)。人體動作攝影分析之記號(Markers) 位置設定。中華體育季刊,4(4)=16,35-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苓華(19920600)。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方法--影像分析法(Cinematography)。成大體育研究集刊,2,3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游添燈(1990)。透過攝影量化運動表現的生物力學分析法。中華體育季刊,4(1),74-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高魁(19940300)。運動學資料修勻法。中華體育季刊,7(4)=28,152-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紹仁(19890300)。運動學原始資料之淨化處理。中華體育季刊,2(4)=8,65-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長福、陳重佑、陳帝佑、劉宇、李志明(20000300)。不同人體肢段參數之重心動態性誤差研究。體育學報,28,305-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金成(19910600)。電腦在運動生物力學研究上的應用。國民體育季刊,20(2)=89,40-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金成、王順正、邱耀華、許高魁(1990)。不同數量的立方體佈置形式之參考點針對三度空間直接線性轉換影片分析精確度之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七十九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175-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順正、許樹淵(1991)。空間三軸為控制條件的三度空間影片分析精確度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八十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403-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建勳、涂瑞洪(2002)。影片分析長寬比例校正精確性之探討。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2002年學術研討會大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鈺烘、施榮展、翁梓林、林嘉鴻(2003)。不同參考點在APAS動作分析系統中直接轉換之效度檢驗。2003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維華(2003)。人體肢段參數在生物力學的應用。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九十二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涂瑞洪、柯州、王金成(2001)。不同拍攝角度對三度空間直接線性轉換影片分析精確度研究。2001國際高等教育體育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涂瑞洪、王金成(1996)。不同轉換法在不同拍攝距離下對影片分析誤差之影響。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八十五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461-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寶弘(2002)。影片分析系統與運動生物力學研究之應用。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2002年學術研討會大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何維華(2002)。臺灣男性青年人與運動員之人體肢段參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金成(1993)。我國男女運動員身體肢段資料之測量研究。台北市:漢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錦魁(2002)。電腦DIY--數位相機。台北市:文魁資訊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順正(1997)。運動技術分析--運動生物力學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五洲(1999)。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與思考。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