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中國神祇發展動畫角色設計--以門神為例
書刊名:藝術論文集刊
作者:賴依秀王年燦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4
卷期:3
頁次:頁49-71
主題關鍵詞:中國神祇角色設計角色原型Characters designPrototype of characterChinese go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
  • 點閱點閱:54
期刊論文
1.梁世武(19941200)。1994年臺北市長選舉之研究:民意調查與選舉結果之綜合比較分析。中山社會科學學報,8(4),107-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嵩山(1984)。從世俗到神聖:臺灣木雕神像的人類學初步研究。民俗曲藝,29,79-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秀雄(2000)。藝術的相對論─作品解釋與價值判斷的新視界。視覺藝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1)。訐譙龍唱出臺灣人不滿的心聲。新新聞,7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高祺君(2002)。網路FLASH卡通動畫在視覺傳達應用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涂大為(1996)。臺灣寺廟中的關公造形之探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先隆(1995)。報紙對選民選臺北市長候選人的形象塑造─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自立早報為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樹村(2002)。華夏諸神--門與門神卷。台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奕興(1998)。第三級古蹟鹿港天后宮彩繪。第三級古蹟鹿港天后宮彩繪。彰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應京(1996)。月令廣義。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文三(1981)。臺灣神像藝術。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Nimmo, D.、Savage, R. L.(1976)。Candidates and Their Images。California:Goodyear Publishing Co.。  new window
6.Fiske, John、張錦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oulding, Kenneth E.(1956)。The image: knowledge in life and society。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new window
8.Panofsky, Erwin、李元春(1997)。造型藝術的意義。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Pahl, G.、Beitz, W.(1988)。Engineering Design。Engineering Design。New York。  new window
其他
1.(2001)。「阿貴」、「訐譙龍」開路 卡通動畫橫行網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8)。門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0)。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2)。蕃薯藤:新世代消費主流年齡下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