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應用實質選擇權於金融機構的合併評估--臺灣地區的實證研究
書刊名:臺灣銀行季刊
作者:李沃牆 引用關係何雯鈴
出版日期:2005
卷期:56:1
頁次:頁54-80
主題關鍵詞:企業評價合併購併現金流量法實質選擇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近兩年臺灣金融改革如火如荼,氣勢磅礡的展開,值此關鍵時刻,金融改革是否順利成功,有待政府與金融機構共同的努力。政府致力以法規鬆綁,以政策導引及健全制度營造金融業合併的氣氛與環境,如「金融機構法」及「金融控股法」等六法的施行、呆帳打銷與公營銀行民營化等。金融機構本身亦相繼尋求擴張。國內金融產業結構勢將有一番改革,同時也會掀起另一股合併的風潮。 本文以臺新、大安為例進行銀行合併之評價及綜效評估,在方法上,考慮二階段評估,第一階段為合併期評估,第二階段為成長期評估,在此階段本文考慮應用實質選擇權的觀念進行評估,評價結果顯示,考量彈性價值後之擴張性淨現值較傳統淨現值來得大,可證明投資計畫本身的確有「彈性價值」存在,且對股東權益報酬有正向貢獻。因此更能符合實際情況,也使投資計畫在評估上更容易被管理當局,以及企業單位所接受。
期刊論文
1.Trigeorgis, L.(1993)。Real options and interactions with financial flexibility。Financial Management,22(3),202-225。  new window
2.Trigeorgis, L.(1993)。The Nature of Option Interactions and the Valuation of Investments with Multiple Real Option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8(1),1-20。  new window
3.李沃牆、莊雅鳳(19991100)。從企業評價觀點探討三商銀合併。臺灣經濟金融月刊,35(11)=418,4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麗娟、張大成(19980300)。金融選擇權與實質選擇權。臺北銀行月刊,28(3)=329,1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lack, Fischer、Scholes, Myron S.(1973)。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1(3),637-654。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釗盈(2000)。多期實質選擇權模式在購併上之應用--以金融機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宏昌(2001)。實質選擇權理論在投資決策之應用研究--以網路銀行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世南(1999)。臺灣銀行產業與新銀行競爭策略分析。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綜合經濟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0)。臺新銀行統計年報。臺新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0)。大安銀行統計年報。大安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