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樂天曾唱吾追和」--高麗文人和白詩之類型與特點
書刊名: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作者:金卿東
作者(外文):Kim, Kyung-dong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5:1=57
頁次:頁15-43
主題關鍵詞:韓國白居易唱和追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8
期刊論文
1.趙以武(1994)。唐代和詩的演變論略。社科縱橫,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卿東(1995)。高麗、朝鮮時代士人對白居易的「受容」及其意義。文學遺產,1995(6),4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以武(1997)。「和意不和韻」:試論中唐以前唱和詩的特點與體制。甘肅社會科學,1997(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白居易、朱金城(1988)。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嚴羽(1979)。詩辨。滄浪詩話校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趙翼(1983)。《歐北詩話》卷4。清詩話續編(中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奎報(1990)。《東國李相國集》全集卷22。韓國文集叢刊(第1冊)。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涵(1990)。《東國李相國集》全集。韓國文集叢刊(第1冊)。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奎報(1990)。《東國李相國集》全集卷13。韓國文集叢刊(第1冊)。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奎報(1990)。《東國李相國集》後集卷11。韓國文集叢刊(第1冊)。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力(1987)。漢語詩律學。漢語詩律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清)翁方綱(1983)。《石州詩話》卷3。清詩話續編(下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王若虛(1983)。《滹南詩話》卷二。歷代詩話續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奎報(1990)。《東國李相國集》後集卷2。韓國文集叢刊(第2冊)。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奎報(1990)。《東國李相國集》全集卷5。韓國文集叢刊(第1冊)。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居正(1996)。《東人詩話》卷上。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第1冊)。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奎報(1990)。《東國李相國集》後集卷1。韓國文集叢刊(第2冊)。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奎報(1990)。《東國李相國集》後集卷11。韓國文集叢刊(第2冊)。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奎報(1990)。《東國李相國集》後集卷3。韓國文集叢刊(第2冊)。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明)徐師曾(1972)。詩體明辯(下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崔滋(1996)。补閑集。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仁老(1996)。破閑集。修正增補韓國詩話叢編。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