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傳董源〈洞天山堂〉、〈龍宿郊民〉初探
書刊名:故宮學術季刊
作者:王耀庭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Yao-ting
出版日期:2005
卷期:23:1
頁次:頁225-240+634
主題關鍵詞:董源龍宿郊民洞天山堂連臂踏歌茅山Tung YüanMansions in the Mountains of ParadiseThe Inhabitants of Lung-suSinging together while dancing and tapping with arms linkedMaosh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22
故宮博物院(台北士林)藏有籤題〈五代南唐董源洞天山堂〉、〈五代南唐董源龍宿驕民圖〉兩件大幅名作。一九四七年故宮、中央兩博物院於南京聯合展覽時,〈洞天山堂〉高掛畫廊中央,一派泰山鼎鎮的氣勢傲視群倫,可見此畫以百代宗師的氣勢出現,而〈龍宿驕民〉一向也是研究者所熟悉的。關於兩件名作的研究,〈洞天山堂〉並未見專題討論;〈龍宿驕民〉則則著重於「畫題」的意義解釋。「龍宿驕民」四字是南宋,尤其是元朝人的用語,而轉換成今日的通俗話,就是「天子腳下的首都,百姓的社會福利是最好的。」此命題四字與畫中景物之關連,卻極少提及。畫中兩船相連,船上人連臂踏歌,研究者祇約略指出這是「社日」的活動,然而,從音樂舞蹈名辭來說應該是更加貼切的。清代柳山居士所著的雜劇《太平樂事》內容以首都正月元宵為時令背景,其中第六齣名為〈龍袖驕民〉,此齣劇有雜扮秧歌,明清時期,踏歌結合插秧即為秧歌。〈龍宿驕民圖〉上有三燈高掛,時序為元宵節,船上人連臂踏歌,題名如此是更貼切的。〈洞天山堂〉的題意自應從道教的「洞天福地」來解釋,畫中右緣上方有印為「清虛府」、右緣下方有印或可釋為「□山之裔」。「清虛」是道教本質,由此更可信此畫與道教相關。然此洞天為何處?崇禎版《名山圖》就是茅山。畫中點景主人是送代劉混康。 畫作之風格討論,元代趙孟頫於北京所見董源畫作,或即為張大千捐贈故宮之〈董源江隄晚景圖〉,由此幅特徵演繹,元朝人之董源的青綠與披麻皴風格,當為〈龍宿驕民〉提供創作時代參照;參照波士頓美術館藏〈吳全節十四像贊〉,也為〈洞天山堂〉之創作時代有所解釋。
期刊論文
1.王耀庭(19830700)。江隄晚景圖。故宮文物月刊,1(4)=4,1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饒宗頤。論龍夙郊民圖。清華學報,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hite, P. F.(2003)。Role Complementary and novel antiemetic therapies, international。Anesthesi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41(4),79-97。  new window
4.邱映曦(2005)。談網路拍賣市集之電子交易安全。資訊與電腦,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阮元(1969)。石渠隨筆。臺北市: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詹景鳳(1970)。詹氏玄覽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4)。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宣和畫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柳山居士。太平樂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77)。茅山志。臺北:藝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丑(1970)。清河書畫舫。臺北:中央圖書館:漢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厲鴞。樊榭山房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歐陽玄。圭齋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顧復(1970)。平生壯觀。臺北:中央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沈曾植(1976)。海日樓劄叢。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啟功(1981)。啟功叢稿。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陸深(1986)。儼山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杰、國立故宮博物院(1971)。石渠寶笈續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廷玉(197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霖燦(1970)。中國畫斷代例研究。中國畫史研究論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登順(1998)。董源龍宿郊民圖的畫題及畫意之研究。一九九八藝術史學生論文發表會。臺北: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學生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聯陞(1960)。龍宿郊民解。慶祝董作賓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臺北: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騫(1976)。董源龍宿郊民圖正名。沈剛伯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