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際標準舞兩大舞科舞者對握持動作重要性觀點與影響因素之探究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林幼萍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9:3=74
頁次:頁83-90
主題關鍵詞:國際標準舞舞科舞者握持動作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43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際標準舞兩大舞科舞者對握持動作重要性觀點以及影響因素,經由深度訪談與逐字稿整理後,以敘事分析(Narrative Analysis)的方式針對國內兩對著名的國際標準舞標準舞科以及拉丁舞科選手進行個人觀點的探討,研究發現,由於舞伴間藉由握持動作連接的力道,以及身體重心的轉移進行舞伴溝通的重要依據,因此,受訪者皆認為,握持動作在國際標準舞的世界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再者,無論是標準舞科或拉丁舞科的女性舞者都認為,舞伴間的身高差異、力量的大小、手長度的比例、身材胖瘦等都會影響舞伴間的握持動作。
期刊論文
1.林幼萍(20031200)。以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的角色來源論觀點探討國際標準舞之舞伴關係。大專體育,69,77-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幼萍(20040600)。社會語言的溝通姿勢與體態符號。大專體育,72,87-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幼萍(20031200)。以符號互動論與交換理論探討國際標準舞握持動作之社會義涵。大專體育學刊,5(2),39-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uff, E. C.、Francis, D. W.、Sharrock, W. W.、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1999)。社會學理論的觀點。台北: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守鳳(1999)。國際標準舞。舞蹈欣賞。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