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昭明文選》畋獵賦之研究
書刊名:東吳中文研究集刊
作者:嚴克強
作者(外文):Yen, Ke-chiang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2
頁次:頁115-136
主題關鍵詞:畋獵漢賦昭明文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畋獵賦向來為文人所輕,總被冠以「堆砌文字」、「曲終奏雅」及「勸百諷一」的文學罪名。畋獵主題從原始的狩獵行為,到具有典閱軍隊及軍事演習的偉大功能,進而發展到皇帝炫耀財力、展示國威的工具,畋獵主題至此已趨疲弱。建安以後,遊戲性質成為畋獵主題發揮的重點,晉代以後,畋獵僅剩的謹諫功能遂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純粹以娛樂為主題的遊戲文章。《文選》選錄畋獵賦的價值與意義有三:一為可資校勘,二為保存文章,三為正視畋獵賦的價值。幸而《文選》別開「畋獵」體例,以選錄文章的方式,揭示其諷諫的本質,顯揚其鋪陳排比的技巧,不再認為只是帝王幫閒之作,並深入探討其閎侈鉅靡的文采中,尚且包容著仁民愛物的儒家正道。
期刊論文
1.傅璇琮(1982)。潘岳繫年考證。文史,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仲鼎(1992)。藝苑巵言校注。藝苑巵言校注。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國棟(1990)。建安辭賦之傳承與拓新:以題材及主題為範圍。建安辭賦之傳承與拓新:以題材及主題為範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歧祥(1999)。甲骨文讀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揚雄(1968)。法言。臺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1997)。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歆(1965)。西京雜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駱鴻凱(1982)。文選學。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俞紹初、許逸民(1998)。中外學者文選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虞世南、孔廣陶(1971)。北堂書鈔。台北:新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大杰(1992)。中國文學發展史。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熙載(1988)。藝概。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慶炳(1992)。中國文學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孫詒讓、王文錦、陳玉霞(1987)。周禮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自清(1998)。「文選序」『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說。中外學者文選學論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梁)蕭統(2001)。昭明文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徐堅(1976)。初學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晉)杜預,(唐)孔穎達(1987)。左傳正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漢)毛亨,(漢)鄭玄,(唐)孔穎達(1987)。毛詩正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東漢)王充(1965)。論衡,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西漢)司馬遷(1950)。史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東漢)班固(1950)。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南朝梁)劉勰(1965)。文心雕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南朝宋)劉義慶(1959)。世說新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梁)鍾嶸(1968)。詩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唐)李百藥(1950)。北齊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房玄齡(1950)。晉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魏)何晏,(宋)邢昺(1987)。論語正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清)胡克家(2003)。文選考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