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智育成就對運動能力表現差異之相關研究
書刊名:醒吾學報
作者:江中皓余瑩瑛張登聰曾媚美
作者(外文):Chiang, Chung-hawYu, Ying-yingChang, Teng-tsungTheng, Mei-mei
出版日期:2001
卷期:24
頁次:頁583-612
主題關鍵詞:智育成就運動能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
  • 點閱點閱:25
本研究旨在探討醒吾技術學院五專及二專,每班前三名之智育成就女學生220名為研究對象,採用基本運動能力測驗(Basic 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包括速度、動力、上下肢反應、靜態肌力,柔軟性肌耐力等因素。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探討專科智育成就之女生對運能力的差異,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前三名智育成就差異對運動能力的表現上,握力運動能力慣用手要優於非慣用手;智育成就越高者,在心肺功能(波比運動)的表現也比較強。 二、在五科六組智育成就對運動能力的表現上,會計科智育成就之女性生在右手之手眼協調反應比銀保科組及二專組表現較差。會計科智育成就學生在慣用手握力的運動能力表現,明顯要高於其他各科。低柔軟度的智育成就之銀保科學生與國貿科及觀光科呈顯著差異性;同樣在高柔軟度的二專部智育成就之學生表現,與國貿科及觀光科之智育成就學生呈顯著差異性。 三、在不同年齡層智育成就對運動能力的表現上,非慣用手之手眼協調僅二年級與五年級之間有顯著差異存在。除三年級受試者外,下肢光選擇反應皆有隨年齡的成長而進步。
期刊論文
1.彭說龍(19961000)。穗港臺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比較調查。大專體育,28,19-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樹淵(1979)。高中生體能測驗項目編製之研究。亞洲體育季刊,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基榮(1976)。身體基本運動能力測驗的研究。師大學報,22,483-4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曜輝(1979)。影響運動學習與成績的基本因素。現代體育,2(3),79-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樊正治(1976)。運動技術的內容及訓練法則。國民體育季刊,30,4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Alden, F. D.、Horton, M. O.、Caldwell, G. M.(1932)。A motor ability Test for university women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tering students into homogeneous groups。Research Quarterly,3(1),85-120。  new window
7.Howe, E. C.(1930)。The Precision and Validation of Tests of Physical Fitness。Research Quarterly,1(2),90-96。  new window
8.Humiston, D.(1937)。A measurement of motor ability in college women。Research Quarterly,8(2),181-185。  new window
9.Larson, L. A.、Yocom, K. D.(1940)。A Factor and Validity Analysis of Strength Variables and Tests with a Test Combination of Chinning, Dipping, and Vertical Jump。Research Quarterly,11(4),82-96。  new window
10.Cozens, F. W.(1940)。Strength Tests as Measures of General Athletic Ability in College Men。Research Quarterly,11(1),45-52。  new window
11.林輝雄(19960600)。運動員選材與診斷方法初探。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2),193-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風南(1979)。幼兒智能與運動能力之相關研究。亞洲體育,2(3),201-2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魏美惠(19940600)。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People's Perspectives of Intelligence。臺中師院學報,8,73-96。new window  new window
14.葉憲清(19861200)。推鉛球教學設計的研究。體育學報,8,95-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Parick, Lawrence(1937)。An Analysis of the Speed Factor in Simple Athletic Activities。Research Quarterly,8(4),89-105。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富元(1977)。兒童敏捷性與智力之相關研究。全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體育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清和(1975)。智能與基本運動能力的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劍如(1983)。大學運動員反應時間與動作時間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鳳儀(1999)。澎湖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基本運動能力與學科學習能力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建豪(1998)。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運動能力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沈青良(1995)。人體解剖學。台北:杏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正常(1986)。運動生理實驗指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正常(1983)。運動生理學。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志滿(1986)。體育測驗與評價。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野口義之(1952)。運動能力的測定。不昧堂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梁崑富(1972)。柔軟性與運動能力相關研究。體育論著選集。台灣省國民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