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由抄檢大觀園事件論賈探春的性格特質
書刊名:花蓮教育大學學報. 綜合類
作者:林宜青
作者(外文):Lin, Yi-ching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2
頁次:頁55-77
主題關鍵詞:抄檢大觀園賈探春性格特質Search of the grand gardenJia Tan-chunPersonal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6
期刊論文
1.孫虹(1999)。理、情、欲的和諧與衝突--賈探春、賈雨村形象比較談。紅樓夢學刊,1999(2),101-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慶善(1985)。關於探春形象的討論。紅樓夢學刊,1985(2),276-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犁鏵(1985)。賈探春形象的認識意義及曹雪芹的世界觀傾向。紅樓夢學刊,1985(3),273-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耀宗(19960300)。李紈、探春和趙姨娘--試析說話立場與技巧。中國語文通訊,37,20-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挽華(19710900)。宗法社會的畸形面--談探春母女的衝突。幼獅月刊,34(3),1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玉霞(2003)。20世紀賈探春研究綜述。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22),3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毛保安(1999)。曹雪芹筆下的探春。紅樓夢學刊,1999(3),137-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漢(2001)。走向家亡人散的一個加速度--試談《抄檢大觀園》。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19,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郭玉雯(1988)。紅樓夢人物研究。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邢治平(1983)。紅樓夢十講。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滿子、李時人(1994)。明清小說鑑賞辭典。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文庠、李睿(2000)。讀《紅樓》洞達處世。台北:台灣先智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梅苑(1992)。紅樓夢的重要女性。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治平、潘正德、林繼偉、盧怡君、姜仁圭、林清義、蘇友瑞(2004)。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踐。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Zimbardo, Philip G.、Gerrig, Richard J.、游恆山(2004)。心理學導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魯太愚(1995)。紅樓夢人物論。台北:大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薩孟武(1988)。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曹雪芹、高鶚、馮其庸(1984)。彩畫本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慶浩(1986)。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春興(1990)。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文山(1981)。關於探春理家。紅樓夢研究集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文山(1982)。鳳姐形象漫論。紅樓夢研究集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舒蕪(1981)。《紅樓夢》中的妾媵制度。學林漫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