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身體時空
書刊名:社會理論學報
作者:鄭震
作者(外文):Zheng, Zhen
出版日期:2005
卷期:8:2
頁次:頁351-386
主題關鍵詞:身體時空社會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
與流俗的時空見解不同的是,我們所談論的身體時空並非數量化的物理時空,它是人們並未意識到的、但卻最為本己的時空,它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它構成了人之生存的最直接的社會時空。而同樣與傳統的見解截然不同的是,時間與空間也並非人自想像的那樣彼此分離、甚至相互獨立,當我們講述身體時空的時候,一種整體論的時空觀得到了系統的闡發。
圖書
1.Husserl, E.、楊富斌(2000)。內在時間意識現象學。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oucault, Michel、Gordon, Colin、Mepham, John、Marshall, Leo、Soper, Kate(1980)。Power/Knowledge。New York, NY:Pantheon Books。  new window
3.Giddens, Anthony(1981)。A Contemporary Critiqu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Vol.1: Power, Property and the State。London:Macmillian。  new window
4.Lash, S.、Urry, J.(1994)。Economics of Signs and Space: After Organized Capitalism。London:Sage。  new window
5.Heidegger, Martin、陳嘉映、王慶節(1999)。存在與時間。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莫里斯.梅洛-龐蒂、姜志輝(2001)。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ourdieu, Pierre、Nice, R.(1998)。Practical reason: on the theory of action。Polity Press。  new window
8.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1999)。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福柯、畲碧平(2000)。性經驗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Giddens, Anthony、趙力濤、胡宗澤、王銘銘(1998)。民族--國家與暴力。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Bourdieu, Pierre、Nice, Richard(1977)。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Husserl, Edmund、王炳文(2001)。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ourdieu, Pierre、Wacquant, Loïc J. D.、李猛、李康、鄧正來(1998)。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嘉映(199504)。海德格爾哲學概論。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倪梁康(1994)。現象學及其效應:胡塞爾與當代德國哲學。北京: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奧古斯丁、周士良(1963)。懺悔錄。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