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石室《心經》音寫抄本--校釋初稿(2)
書刊名:圓光佛學學報
作者:萬金川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Uwan, Chin-choa
出版日期:2004
卷期:9
頁次:頁25-83
主題關鍵詞:心經音寫音譯梵漢對音佛經譯音二合中古音隋唐音韻長安方言河西方言風格學分析Heart sutraTransliterationThe phonetics in the middle agePhonetics in the SuiTang DynastyThe dialect in ChanganThe dialect in HexiStylistic analysi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66
期刊論文
1.劉廣和(1984)。唐代八世紀長安音聲紐。語文研究,198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尉遲治平(1982)。周、隋長安方音初探。語言研究,1982(2),1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清常(1963)。唐五代西北方音一項參考材料。內蒙古大學學報,19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邵榮芬(1963)。敦煌俗文學中的別字異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國語文,1963(3),193-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儲泰松(1998)。梵漢對音與中古音研究。古漢語研究,1998(1),45-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廣和(1991)。唐代八世紀長安音的韻系與聲調。河北大學學報,19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廣和(1994)。《大孔雀明王經》咒語義淨跟不空譯音的比較研究--唐代中國北部方音分岐初探。語言研究,增刊,408-4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施向東(1983)。玄奘譯著中的梵漢對音和唐初中原方音。語言研究,1983(1),2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福井文雅、郭自得、郭長城(19830600)。般若心經觀在中國的變遷。敦煌學,6,17-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高田時雄(1988)。敦煌資料による中國語史の研究:九、十世紀の河西方言。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福井文雅(1987)。般若心經の歷史的研究。東京:春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法高(1992)。玄應一切經音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力(1997)。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釋玄應、周法高(1962)。玄應一切經音義。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力(1985)。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清常(1993)。唐五代西北方音一項參考材料--天城梵書金剛經對音殘卷。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邵榮芬(1997)。敦煌俗文學中的別字異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邵榮芬音韻學論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福井文雅(1987)。般若心經觀在中國的變遷。般若心經の歷史的研究。春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常培(1963)。梵文顎音五母的藏漢對音研究。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廣和(2000)。唐代八世紀長安音聲紐。漢語論集。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廣和(2000)。唐代八世紀長安音的韻系與聲調。漢語論集。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廣和(2000)。《大孔雀明王經》咒語義淨跟不空譯音的比較研究--唐代中國北部方音分岐初探。漢語論集。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俞敏(1984)。後漢三國梵漢對音譜。中國語文學論文選。東京:光生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