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男子軟式網球雙打後衛選手底線反手拍擊球技術型態之探討
書刊名:東南學報
作者:謝順風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卷期:30
頁次:頁297-307
主題關鍵詞:後衛陣形反手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3
摘 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國內男子雙打賽中後衛選手在底線反手拍擊球技術型態 的趨向,包括:勝負隊後衛選手底線反手拍擊球的使用率,及成敗原因、反手拍擊球型 態的成敗原因,與不同陣形反手拍擊球技術運用成敗原因。本研究以94年九月廿五日在 台南市體育公園軟式網球場所舉行的全國中華盃軟式網球錦標賽社會男子組賽程為研 究範圍。參賽隊伍15隊共62場次,記錄男子後衛選手反手拍擊球技術型態進行研究。以 描述統計,透過次數和百分比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結果發現:勝、敗組後衛平均每場反 手拍使用率只有9.92%與9.82%,目前仍是以正手拍為主要的運用技術;勝、負組後衛反 手拍擊球的表現,勝、負組成功率為68.08﹪與64.79﹪,失分為31.92﹪與35.21﹪;後衛 反手拍技術運用型態,慢速球、挑高球及快速平擊球這三項佔總使用率 92.79%,為後 衛在比賽時最主要的回擊型態;主要的運用技術是以慢速球和高挑球,合計佔總使用率 65.66%;單一擊球技術型態的失分,失分最多為慢速球39.55%,失分最少為挑高球 26.63%;不同陣形中,最容易讓後衛運用反手拍擊球技術的陣形為直接陣形,同樣也是 最高的陣形失分率為36.56%。建議加強反手拍擊球技術的穏定性及不同擊球型態的組合 訓練,提高選手對於反手拍運用的自信心,將可使雙打比賽中球技戰術運用的全面提昇。
期刊論文
1.陳慶春(1997)。軟式網球戰略戰術。中華軟網,33,27-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旭東、吳仁泰、唐國峰(2004)。軟式網球打擊法成敗因素之分析。中華軟網,50,54-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慶春(1997)。:軟式網球戰術戰略。中華軟網,32,3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若慄(1982)。譯自日本軟式庭球雜誌:軟式網球戰法。中華軟網,16,1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貴英(1984)。中華軟網八十年史(初稿)。中華軟網,2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慶春(1996)。軟式網球新舊規則競賽規則比賽的比較分析報告。中華軟網,29,5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順風(2001)。軟式網球接球型態對得分影響(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樹淵(1976)。人體運動力學。協進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木田英夫、江明宏(1996)。軟式網球入門。台南市:信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日本リフトテニス連盟(1995)。リフ卜テニス一チ教本。東京都: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日本リフトテニス連盟(1995)。リフトテニス指導教本。東京都: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山口晃、西田豐明、石井原信、聯廣圖書公司編輯部(1995)。軟式網球。臺北市:聯廣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1983)。運動訓練科學。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