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太空權與國家安全--兼論中共發展航天之戰略涵義
書刊名:中華戰略學刊
作者:陳偉寬
出版日期:2006
卷期:95:夏
頁次:頁114-149
主題關鍵詞:太空權信息作戰航太武器國家安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38
  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陸、海、空軍事行動與太空軍事力量越來越緊密地聯繫並融合在一起,太空已成為敵對雙方爭奪的新的制高點。美國空軍準則對太空權力(space power)定義:「能夠利用太空力量來支援國家安全的策略,及達成國家安全的目標」。從這個定義與看法,太空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都與國家安全密不可分。   中共發展航天之戰略意涵:(一)基於軍事考量,(二)民間科技與商業擴展而同步提升,(三)提升中共的國際地位,(四)發展國家教育。另鑑於波灣戰爭,中共早就準備建立「應急發射能力」,過去30年中共每三年平均發射枚衛星,而近年內發射量能確有逐步增加之趨向,對我國家安全,已然構成嚴重威脅,故加強呼籲對空權與太空權之重視。此外,除在國防安全上追求合 理的防衛空間軍力建構上,避免與中共進入軍備競賽,建立寄生與共生關係的我國航太武力外;國軍應及早規劃後續之航太科技發展需求,以整合皮國家太空計畫室的下一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內,建構具資電優勢及強固三軍聯合作戰整體戰力的軍事武力,俾化解中共「首戰即決戰」的信息戰與電子戰優勢,以臻預防戰爭、維持臺海穩定與保衛國家安全之目標。
期刊論文
1.陳宇震(20001000)。中共發展太空事業的戰略意義。中華戰略學刊,89(秋),179-2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彥軍(2003)。論制天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宗達(2003)。強權較勁--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外交戰略。台北:晶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宗達(2002)。中共軍事革新之資訊戰與太空戰。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鍾堅(2004)。天眼:中共航太計畫對我國安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長河(2004)。對中共航太科技發展之戰略涵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3)。為太空軍事佈局--台灣要發射探空火箭和衛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慶元(2000)。跨世紀太空科技對軍事戰略之衝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美空軍將加重在太空之戰略角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美空軍首次定太空權戰略要瞄準敵衛星先發制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8)。未來戰爭--2010年航太作戰之評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雅莉(2003)。太空領域,中國出現在地平線上--美國軍事戰略學家、空間安全專家如何看待神州五號載人飛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慶元(2000)。跨世紀太空科技對軍事戰略之衝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捷(2003)。太空科技對防衛作戰影響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