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1980年代後期--國產車外型設計的萌芽與醞釀
書刊名:工業設計
作者:諸葛正 引用關係曾銘暉
出版日期:2006
卷期:34:2=115
頁次:頁171-178
主題關鍵詞:小客車外型設計設計史設計文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1
至1980年代為止,國產汽車工業雖然受到政府多年保護政策而得以持續成長,但仍無法有一款自行設計的車型產生;國內消費主因產業與關稅保護政策之故,也無法藉由自由市場機制,購得售價合理並符合消費者期望之車型。對國人來說,其實至此已經難以繼續說服自己,以延續民族工業命脈,作為支持國產車工業之唯一理由。雖然華人社會一向因為資源不足,而對設計人工物使用激發許多創意,在社會逐漸開放,國人所得亦日漸提昇狀況下,卻也不免亟思欲求不單只符合單純使用,而是能在滿足基本需求之外,進而能夠帶來更高價值的設計產品。故此,本研究藉由前述原因,希望從自使用、社會文化、產業等角度探討國產車的造型變換過程,探究臺灣國產汽車工業中的中小客車之設計外型風格演變過程,以及與設計者、生產者、消費者、社會環境文化之間的相互牽動之影響關係。主要研究結果則是:1.藉由汽車相關歷史文獻的蒐集整理,建立臺灣國產車1980年代後期的外型設計之萌芽與醞釀過程記錄。2.以臺灣國產車的外型設計與技術來源母廠的外型設計進行相互比較,以此分析國產車外型設計與本地社會環境之關聯特性,並探討其相互因果關係。3.解讀臺灣國產車之各種外型設計產出與本地汽車工業發展間的相互影響作用。4.解析臺灣1980年代社會需求演變如何影響國產車外型設計風格的轉變因素。
期刊論文
1.陳良榕(20060524)。世紀企圖:Taiwan Inside--中國汽車產業 飛羚經驗 大陸開花。天下雜誌,347,208-216+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大維(1987)。國外車壇動態:日圓升值聲中,裕隆飛羚北美經銷權炙手可熱。汽車購買指南雜誌,2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汽車購買指南雜誌編輯部(1988)。書後國產車售價總表。汽車購買指南雜誌,41,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汽車購買指南雜誌編輯部(1991)。書後國產車售價總表。汽車購買指南雜誌,78,2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惠君(1995)。其實台灣車不多。遠見雜誌,105,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栢松(2004)。汽車外觀造形設計的復古表現形式(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翁註重(2005)。荒地中的煉金術--八0年代以降台灣工業設計之歷史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山口顯子、游淑芬(1997)。女性完全駕駛手冊。台北:輕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維(1991)。臺灣地區產業年報--汽機車業。台北:中華徵信所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約翰.菲斯克、陳正國(1993)。瞭解庶民文化。台北:萬象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佛青(2003)。臺灣車壇五十年。台北:合耕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彰化銀行(1992)。臺灣汽車工業之現況與展望。台中:彰化銀行徵信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彰化銀行(1991)。臺灣汽車工業之現況與展望。台中:彰化銀行徵信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彰化銀行(1990)。臺灣汽車工業之現況與展望。台中:彰化銀行徵信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彰化銀行(1988)。臺灣汽車工業之現況與展望。台中:彰化銀行徵信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盧佛青(2004)。台灣汽車設計大賞。台北:合耕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