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不對稱作戰」的發展與影響--從美國《2006中共軍力報告》的觀察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陳子平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1:6
頁次:頁169-179
主題關鍵詞:不對稱作戰信息戰2006中共軍力報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44
期刊論文
1.李黎明(20021000)。中共對軍事「不對稱」概念的認知與觀點。遠景基金會季刊,3(4),145-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川(19990412)。從盟軍力量行動析美軍的不對稱作戰。瞭望新聞周刊,15,2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東林(2002)。從不對稱作戰立論解析中共軍事戰略思維的轉變與運用。海軍學術月刊,36(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際均(1999)。對孫子兵法文化遺產與跨世紀國際安全的幾點思考。軍事歷史研究,14,146-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廖文中(2006)。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戰力分析。「臺灣安全之想像與現實」研討會,救國團社會研究院 (會議日期: 2006年5月27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薩胡傑(2006)。中共軍力擴張對區域安全之影響。國防大學戰略論壇,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6年5月17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高成(2003)。中共不對稱作戰戰略與臺灣安全。國防戰略與臺海安全學術研討會,國立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3/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丹尼斯•希奇(2004)。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與臺灣的軍事改革:進程、問題與展望。第四屆臺灣國防國際研討會,國防政策與戰略研究研究學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4/0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明彥(2003)。中共跨世紀軍備發展策略分析。國防戰略與臺海安全學術研討會,國立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3/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勁甫(2000)。不對稱戰爭原則對我國軍軍事戰略發展之探討。2000年國家安全戰略情勢評估:不對稱作戰思考與作為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民國89年3月25日)。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勇、姚有志(2004)。面向信息化戰爭的軍事理論創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子峰(2004)。信息化戰爭型態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4)。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atthews, Lloyd J.、高一中(1999)。挑戰美國:美國會被打敗嗎?。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US Joint Chiefs of Staff、Shelton, Henry H.(2000)。Joint Vision 2020。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new window
6.張召忠(2004)。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光謙、姚有志(2001)。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偉光(2000)。第三次世界大戰--全面信息戰。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熊光楷。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U.S. Department of Defense(20060523)。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ashington, DC:US DOD。  new window
11.US DOD(2003)。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ashington, DC:US DOD。  new window
12.US Department of Defense(20060206)。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new window
13.US DOD。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ashington, D.C.:US DOD。  new window
其他
1.Asymmetric Warfare: Is the Army Road?,http://www.amsc.belveir.army.mil/asymmetric/warfare.htm/2006/8/1。  new window
2.(19990412)。點評北約空襲,北京。,http://search.people.com.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61013)。中共海軍已具武力投射能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亓樂義(20060525)。美摸不清中國戰略想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子中,張洋培(2004)。中共未來十五至二十年軍力發展對我國防安全影響之研究,龍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樹範(2006)。2006QDR之美國亞太戰略與中國軍事現代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060624)。共軍在區城已能挑戰美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新民,廖天威(2006)。國際法在臺海周邊軍事衝突中適用原則與限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兩彈一星」指中共獨鑲研製成功的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208165.htm/2005/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湘濱(2004)。追尋全方位的國防安全。臺灣安全戰略評估2003-2004。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梓龍(2002)。江澤民時期共軍現代化建設重點及影響評估。中共建政五十年。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雨林(2005)。中共『非對稱作戰』理論與實踐之研究。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召忠(2004)。信息化武器裝備與軍事變革。2004高技術發展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傑(2006)。部長序言。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