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桌球運動員的速度與敏捷性訓練之探討
書刊名:大專體育
作者:馮聖欽張雁書
出版日期:2007
卷期:88
頁次:頁19-24
主題關鍵詞:桌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5
  • 點閱點閱:87
期刊論文
1.吳煥群(2001)。桌球運動的起源。乒乓世界,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曉東(2004)。堅持技術男性化--女子亞洲盃賽綜述。乒乓世界,2004(1)=135,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游鳳芸(2001)。我國參加2000年奧運桌球選手訓練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崔秀里(2001)。不同直徑的乒乓球對技能表現之影響(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aud, P. J.、Foster, C.(1995)。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 Human Fitness。New York:Macmillan。  new window
2.林正常、蔡崇濱、劉立宇、林政東、吳忠芳、Bompa, T. O.(2004)。運動訓練法。台北市:藝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至滿(1991)。體育測驗與評價。台北市: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清和(1996)。運動學習程式。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aechle, Thomas R.、Earle, Roger W.、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 Association、傅正思、蔡崇濱、林信甫、林政東、吳柏翰、鄭景峰、戴堯種、林正常(2004)。肌力與體能訓練。藝軒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正常(1986)。運動科學與訓練--運動教練手冊。臺北:健行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orbin, Charles B.、Lindsey, R.(1994)。Concepts of Fitness and Wellness With Laboratories。Dubuque, IA:Wm. C. Brown Communications。  new window
8.徐本力(2002)。現代運動訓練原理。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