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棒球投手投變化球的原理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楊昌展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0:3=78
頁次:頁102-108
主題關鍵詞:棒球投手變化球馬格納斯效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
  • 點閱點閱:210
馬格納斯效應(magnus effect)是棒球投手能夠投出變化球的主要原因。它是馬格納斯(Gustav Magnus)在1852年發現的,它是指旋轉球在流動空氣中成側偏斜的現象。本研究將變化球分為兩類,一類主要是受到馬格納斯力作用的變化球;另一類則較少,且幾乎沒有。這兩種變化球,由於旋轉角度的變化,又延伸出許多的變化球。本研究共分析八種變化球。以右打者而言,作用力主要朝球上方的,為快速直球(fast ball)和內角上飄球(shoot ball);作用力主要朝球右下方的,為曲球(curve ball)和滑球(slider);作用力主要朝球左上方的,為伸卡球(sinker)。而沒有受到馬格納斯力作用的變化球,重力的作用較為明顯,因此球以拋物線的軌跡到達本壘,此種變化球有指叉球(forkball),變速球(changeup),以及指關節球(knuckleball)。
期刊論文
1.邱靖華(20031100)。棒球變化球之飛行分析。興大體育,7,83-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溝田武人、姬野龍太郎(2003)。揭開魔球的秘密。牛頓雜誌,120-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laways, L. W.、Mish, S. P.、Hubbard, M.(2001)。Identification of release conditions and aerodynamic forces in pitched-baseball trajectories。Journal of AppliedBiomechanics,17(1),63-76。  new window
4.廖文男、林啟川、高英傑、彭國平(20031200)。棒球投手球路與速度之分析--以2001年世界盃成棒賽為例。北體學報,11,87-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賢銘、林華韋、王琦正、中本茂樹(19990100)。棒球投手投球動作之定性分析。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4(下),579-5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Alaways, L. W.、Hubbard, M.(2001)。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baseball spin and lift。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19,349-358。  new window
圖書
1.杜福明、曾文誠(1995)。圖解投球技巧。臺北市:野球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lancy, L. J.、歐陽績(1984)。空氣動力學。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樹淵(2001)。運動生物力學。台北市:合記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三豐(2004)。伸卡球。職業棒球。臺北市:中華職棒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