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鄭月波「隔紙畫」與「指畫」創作研究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盧瑞廷
作者(外文):Lu, Ruei-ting
出版日期:2007
卷期:3
頁次:頁345-376
主題關鍵詞:臺灣美術鄭月波指畫隔紙畫水墨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水墨繪畫於中國二十世紀初的20年代,徐悲鴻與林風眠先後大力提倡融合東西方藝術,改革中國繪畫,激起了「傳統與創新」的風潮。鄭月波三0年代在杭州、上海求學與教學正是中國繪畫力求改革最迫切的地方。鄭氏的生平與畫風以中國大陸、台灣及美國為主要的發展地域與畫風分期,在台灣組「八朋畫會」長年奔走於台、美之間,以畫會友舉行展覽並多次巡迴畫於東南亞各國。 關於鄭月波的創作理念,他主張融合東西方藝術之長、表現個性及時代感,在創作的風格表現上有「寫實」亦有「寫意」。台灣在50年代,追求革新的畫家們,瞭解到「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自由表現風格之後,驀然地驚覺到可以運用傳統筆墨書寫性及偶然性的效果,來開拓新的繪畫領域,鄭氏藉此發展出他個人的「隔紙畫」表現技法;筆者上探起源與背景,分析「隔紙畫」的創作精神與表現過程。歸納作品後分類為:斑剝肌理效果、揉皺的白紋效果及「迷象畫」等。 「指畫」的歷史淵源,雖然始於唐朝,而明、清兩代亦有指畫家,然而傳世的畫跡,除了清代高其佩之外,極少見到指畫作品。作者從指畫的發展探源及近代指畫畫家代表簡介,並比較指畫與筆畫的不同特質;深入分析鄭月波的「指畫技法」、「寫實指畫」與「寫意指畫」的風格,以及運用「撕紙筋」的效果及「聚群式」構圖也是鄭氏力求開創水墨繪畫的新的可能性。 鄭氏的創作與推廣美術教育的影響,遍及台灣與東南亞各地,尤其在台灣藝專任科主任時聘請名家任教影響至為深遠。
期刊論文
1.莊素娥(19950429)。高其佩(1660-1734)。中國巨匠美術週刊,中國系列035,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金炫廷(1996)。潘天壽水墨畫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才郎(198206)。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家駱(196211)。藝術叢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天壽、葉尚青(198605)。潘天壽論畫筆錄。台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柔堅(199310)。中國美術辭典。台北市:雄獅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404)。八朋畫集。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白雪蘭(199910)。林風眠:中國現代主義繪畫的先驅者。加拿大:亞太國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0312)。丹青憶舊--台灣早期書畫展。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國立故宮博物院、張樹柏(1981)。故宮藏畫精選。臺北:讀者文摘亞洲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瓊瑞(1991)。台灣美術史研究論集。台中:伯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潘天壽(1987)。潘天壽美術文集。台北市: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莊素娥(1996)。高鳳翰繪畫研究。台北市: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