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縱的繼承」的精采示範--論余光中「李白三部曲」對李白詩歌的繼承與創新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仇小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ou, Hsiao-ping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1
頁次:頁481-511
主題關鍵詞:李白余光中縱的繼承修辭學意象學章法學文法學Lee PoYu Kuang-chungThe longitudinal heritageRhetoricThe science of image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Gramma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7
期刊論文
1.盧燕平(1999)。關於李白詩的「飛」意象。天府新論,199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菁(2003)。萬般妙意 歸於趣象─余光中詩歌意象世界初探。臺灣研究集刊,2003(1)=總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曉。從「水」「月」意象中看李白的主體創造心態。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景龍(2004)。藍墨水的上游─余光中與屈賦李詩姜詞。詩探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潔梅。淺析李白詩水意象的審美境界。伊犁教育學院學報,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小月(2003)。余光中詩歌古典意象論。理論與創作,20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賀超(1996)。試論李白詩歌中明月的意象建構。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斐、伏俊璉。李白詩歌中的劍意象分析。固原師專學報,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喻世華。月下的沉吟─論李白詩歌的月意象。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孫玉太。略論李白詩中的黃河意象。濟南大學學報,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多洛肯.努爾賽依提.馬米爾別克(2003)。李白遊仙詩論。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余光中(1987)。隔水觀音。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經之(2000)。文藝美學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毛正夫(1997)。中國古代詩學本體論闡釋。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長俊(2000)。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行霈(198905)。中國詩歌藝術研究--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國瓔(199607)。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光中(1986)。掌上雨。臺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元洛(1990)。詩美學.五官的開放與交感。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曉(1995)。詩歌與人生--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臺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麗貞(1999)。實用修辭學。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滿銘(1998)。國文教學論叢續編。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戰壘(1993)。中國詩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慶輝(1994)。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慶萱(2002)。修辭學。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芬伶、鍾宜雯(2004)。散文讀本。散文讀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向宏業、唐仲揚、成偉鈞(1998)。修辭通鑒。修辭通鑒。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