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先備臺灣語言知識聯結應用於日語單字速記教學之研究
書刊名:高雄師大學報. 教育與社會科學類
作者:羅希哲 引用關係陳旭能
作者(外文):Lou, Shi-jerChen, Homer P.
出版日期:2008
卷期:24
頁次:頁49-73
主題關鍵詞:先備知識日語詞彙快速記憶日語教學臺灣語言知識Pre-requisite knowledgeJapanese vocabularyFast memoryJapanese teachingLanguage knowledge of Taiwanes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28
會議論文
1.陳旭能(2005)。日語詞彙速記之先備知識探討與教學應用。2005學習、教學與評量國際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是澤範三(2004)。台湾における日本語研究の状況。私立長榮大學研討會。台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紀麗惠(1985)。閩南語和日本漢音對應規律的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信行(1970)。刺激重覆出現對遺忘曲線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美青(1996)。記憶假名文字的指導法(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賴錦雀(1982)。中日兩國語身體語彙之對照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壽榮(2005)。土木施工法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聖雄(1991)。日本吳音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熟鈃(2003)。台灣之大學應用日語學系教育研究--以1996年以後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之榮(2001)。詳解日漢辭典。台北市:大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清梯(1994)。日華辭典。台北市:許清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炳進(1999)。日本教育制度史研究。台北市:馨園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程祥徽(1997)。方言與共同語。香港:海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茂豐(1961)。最新標準日語讀本。高雄市:則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茂豐(1993)。文化日華辭典。台北市: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齋藤清衞(1925)。國文學の序說--四大國文學者の批判。東京:古今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齋藤清衞(1924)。國文學の本質。東京:明治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風間吉郎(1997)。イトーヨーカ堂人を活かす経営。東京:山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和田萬吉(1928)。日本文典講義。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東條操(1938)。方言と方言學。東京:春陽堂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波多野完治(1935)。文章心理學。東京:三省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平井昌夫(1961)。何でもわかる國語ハンドブック。東京:三省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本多勝一(1980)。日本語の作文技術。東京:朝日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白石大二(1961)。日本語の発想。東京:東京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井上崇通(1996)。マーケティング戦略と診断。東京:同友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山岸德平(1975)。清水国語辞典。東京:清水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ローランド‧T‧ラスト、近藤隆雄(2001)。カスタマー‧エクイテイ。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大江宏(1997)。商品戦略と診断。東京:同友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ソニー(2000)。DIGITAL DATA VIEWER DD-IC2000。東京:ソニー株式会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謝逸朗(1996)。日語入門。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謝逸朗(1995)。萬人現代日華辭典。台北市:萬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何青蓉(1999)。成人識字教材教法之研究。高雄:高雄復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陸松齡(1995)。日漢翻譯藝術。台北市:台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Brown, H. Douglas、余光雄(2002)。第二語教學最高指導原則。臺北:東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1996)。臺灣開發史。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新仁(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Posavac, E. J.、Carey, R. G.(2003)。Program evaluation: Methods and case studies。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 Inc。  new window
29.許極燉(200005)。台灣話通論。台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Skinner, B. F.(1968)。The technology of teaching。New York:Appteton-Century-Crofts。  new window
31.Gagné, Robert Mills(1985)。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Holt, Rinehart & Winston, Inc.。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