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抗戰期間之城鎮作戰--野戰用兵的觀點
書刊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
作者:陸軍聲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3
頁次:頁217-265
主題關鍵詞:城鎮作戰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第三次長沙會戰常德保衛戰衡陽保衛戰騰衝反攻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26
抗戰期間幾場著名的城鎮戰,成敗參半,但在實質與意義上都給予日軍沉重打擊,消耗了日軍戰力,振奮了軍民信心,令人感動與佩服。從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到第三次長沙大捷;從可歌可泣的常德、衡陽保衛戰到讓人激賞的騰衝反攻戰,均展露出當時軍民一體、齊心抗日為保衛家園所付出巨大犧牲與代價。城鎮作戰精華正在於「以小搏大、以弱擊強」,並善用城鎮特點、以消耗大量敵軍,換取主作戰或其他方面更為有利的時空。 就野戰用兵觀點而言,城鎮作戰往往需付出極為慘痛巨大的代價,因此無論攻防雙方都會儘量避免於城鎮作戰。然而,時至今日,城鎮作戰仍是無可避免的作戰型態之一,且近代戰爭其發生在城鎮的比例更高,故有軍事家言:「現代戰爭開始於城鎮,也將在城鎮結束。」從抗戰戰爭期間的城鎮作戰中,吾人可以觀察出一個成敗關鍵因素:「軍民合作的程度與民心士氣維持的重要性。」 以古鑑今方能知興替,以史為殷鑒方能知榮辱。本文研究目的在於藉由這幾場重要的城鎮戰,歸納當時國軍執行城鎮作戰的強點與弱點,透析出其中野戰用兵的諸要點,以彰顯當時軍民所面臨的艱苦挑戰與困境、軍民的共同奮鬥與犧牲精神。結論供國軍未來執行防衛作戰之城鎮戰參考,以期能警示未來台澎防衛作戰時,軍民所將共同面對的殘酷事實與應有的諸般準備。
圖書
1.黎東方(19950201)。細說抗戰。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應欽(1983)。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5)。國軍抗日戰史專輯。抗戰勝利六十週年紀念。臺北:國防部軍備局北部印製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蔣永敬(1995)。抗戰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中正(1957)。蘇俄在中國。臺北市:中央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在七大的報告和講話集。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相湘(19730500)。第二次中日戰爭史。臺北:綜合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708)。南京保衛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雲漢(1985)。中國近代史。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廷以(1979)。近代中國史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玉法(1977)。中國現代史。臺灣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蔣中正革命文獻--第二期第一階段作戰經過。國史館典藏數位資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蔣緯國。抗日戰爭指導--蔣委員長領導抗日/艱苦卓絕的十四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華東地區作戰。抗日戰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1)。常德會戰。抗日戰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9)。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從日俄戰爭到盧溝橋事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國防部史政局(1972)。抗日戰爭的破壞者。國防部史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新、陳鐵健(1995)。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長編。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鄧子恢(1960)。新四軍的成長與兩條路線的鬥爭。星火燎原。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陸軍聲(2006)。國軍城鎭戰教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軍史硏究編纂委員會(1986)。抗戰四十周年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三軍大學(1998)。1944年抗日戰爭--衡陽保衛戰。中外重要戰史彙編。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摪(1973)。衡陽抗戰四十八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國防部史政局(1968)。緬北及滇西之作戰。抗日戰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81)。緬北與滇西作戰(騰衝之圍攻。抗日戰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虞奇(1980)。抗日戰爭簡史。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君長(1981)。國民革命軍之奮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其昀。抗戰簡史。中國戰史論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何應欽(1978)。中國抗日戰爭究竟是誰打的?。阿爾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玉法(1982)。八年抗戰。中國現代史論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生甫(1984)。抗日戰爭中的犠盟會。太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郭華倫(1969)。中共史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國民革命軍畫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何應欽(1982)。八年抗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32)。中國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之施政方針報告。革命文獻。洛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蔣永敬(1985)。對日八年抗戰之經過。八年抗戰。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林明德。日本軍國主義的形成。中國近代史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鳳翰(1996)。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之分析。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關中(1982)。戰時國共商談。國共鬥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金達凱。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背景與影響。毛澤東思想萬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36)。蔣委員長對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演講對外方針並提建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誠(1946)。八年抗戰經過槪要,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相湘(1978)。中國對日總體戰略及若干重要會戰。八年對日抗戰之國民政府(1937年至1945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