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楚國經濟活動看戰國楚人重視行道神的可能原因
書刊名:萬竅
作者:鄒濬智
作者(外文):Zhou, Jun-zi
出版日期:2008
卷期:7
頁次:頁1-19
主題關鍵詞:先秦經濟楚簡民間信仰行道神Economy of Pre-QinChu Bamboo-SilkFolk faithRoad God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出土楚國簡牘所見,戰國楚人祭祀行道神的頻率十分頻繁。東周時的楚國國力之所以能問鼎中原,有很大的原因來自於他們強大的經濟力量。楚國重視商人、交通發達、商業行為暢旺,造就了他們的經濟奇蹟。正因為舉國上下對商業如此狂熱,並樂於享受商業為他們所來的好處,故出門行商的人不在少數。楚人出行從商頻率既高,祭祀行道神的次數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We can find the appearance according to Chu bamboo-silk that Chu people offer sacrifices to road gods frequently. Chu country gets a huge force because they have a powerful economy. Chu country attachs importance to businessman, they have convenient traffic and throw most of themselves into business. That’s why they enjoy the fruits of nice economic condition. Because lots of Chu people trade articles to everywhere, they offer sacrifices to road gods anytime.
期刊論文
1.湯餘惠(1984)。楚璽兩考。江漢考古,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穎(2004)。「從包山楚簡看戰國中晚期楚國的社會經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3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小躍(2006)。「中國傳統宗教的亯仰模式及其對中國民間宗教的影響」。江西社會科學,2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殷滌非(1959)。「安徽壽縣新發現的銅牛」。文物,4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殷滌非(1980)。「壽縣楚器中的大府鎬」。文物,8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至喜(1972)。「湖南楚墓出上的天平與砝碼」。考古,4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至喜(1985)。「論我國春秋戰國的玻璃器及有關問題」。文物,2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耀亭(1973)。「馬王堆一號漢墓隨葬品中供食用的獸類」。文物,9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朝雲(2002)。「春秋戰國時期的商業發展及評價」。鄭州大學學報,6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景春(2003)。論我國民間神靈亯仰的世俗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德馨(1983)。「楚國金屬貨幣幣形」。江漢論壇,5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玉堂(1994)。「楚國的商業都會」。理論月刊,8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玉堂(2002)。「楚國賦稅制度綜議」。湖北大學學報,6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02)。「河南新蔡平夜君成墓的發掘文物」。文物,8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鄒芙都、江娟麗(2003)。「從出土文物看楚國的商業與商品經濟」。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4卷4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時聖(2000)。從包山楚簡看楚國戰國中晚期社會經濟狀況,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玉堂(1995)。楚國經濟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承源(200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10)。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德馨(1996)。楚國的貨幣。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滕壬生(1995)。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彬徽(1995)。楚系青銅器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丹江庫區考古發掘隊、淅川縣博物館(1991)。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1991)。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國瑜(1982)。滇史論叢1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史樹青(1981)。「陸離新解」。文史11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后德俊(1995)。楚國的礦冶髹漆和玻璃製造。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慧(1983)。中國古代商業史(一)。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紹曾(1983)。「詴論楚幣──蚊鼻錢」。楚文化研究論集。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洪路(2002)。人在江湖──古代行路文化。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仁成(1990)。年楚國經濟史新論。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笪浩波(2001)。通衢大道──楚國的城市建築與交通。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傅筑夫(1981)。中國古代經濟史概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權喜(2000)。楚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