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尋找《哈姆雷特》的金枝
書刊名:藝術論文集刊
作者:吳嘉珍
作者(外文):Wu, Chia Che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0/11
頁次:頁207-224
主題關鍵詞:哈姆雷特金枝儀式阿里奇亞叢林原型HamletThe golden boughRitualElysian fieldsArchetyp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6
期刊論文
1.袁憲軍(1998)。《哈姆雷特)與阿里奇亞叢林中的儀式>。外國文學評論,(3),85-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愛民(2000)。〈原型批評的整體性文化批評傾向〉。《外國文學》,(5),67-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致瑩(2006)。《從使命到天意―論哈姆雷特的轉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克歡(1993)。戲劇表現論。臺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鏡禧(2004)。細說莎士比亞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Jung, Carl Gustav、吳康、丁傳林、趙善華(1999)。心理類型。台北: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顏元叔(1997)。莎士比亞通論.悲劇。臺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殿富(2007)。《第七崇拜―人類的生存悲劇與悲劇英雄》。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志毅(2003)。神祕•象徵•儀式:戲劇論文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柏(2002)。《丑角的復活―對西方戲劇文化的價值重估》。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沛(2006)。《哈姆雷特的問題》。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莎士比亞著、方平譯(2000)。《哈姆萊特》。《新莎士比亞全集》卷四。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舒憲(2007)。《神話意象》。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廖炳惠(2004)。誰需要奧菲麗雅?。發現莎士比亞:台灣莎學論述選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卞之琳(1989)。《莎士比亞悲劇論痕》。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弗雷澤著、汪培基譯(2001)。《金枝(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光耀(2002)。《西方演劇史論稿(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耀恆(2004)。我對《漢姆萊脫》的三點看法。發現莎士比亞:台灣莎學論述選集。臺北: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