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形態衍生組合應用於軸對稱陶瓷造形設計可行性研究
書刊名: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學刊
作者:林振陽陳俊霖
出版日期:2007
卷期:3
頁次:頁81-94
主題關鍵詞:型態衍生軸對稱造形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35
本研究以陶瓷產品軸對稱的外在造形特徵分解出獨立的可變因素,及造形特徵元素編碼建構基礎的形態幾何造形,利用實測調查及運用變異數分析與回歸分析歸納統計結果之數據,經統計瞭解各形態間組合的關連性。調查實驗中藉由所衍生排列之軸對稱陶瓷造形共計180組, 將60位受測者對選擇基本形態組合衍生配對之造形數據,輸入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衍生配對中180組軸對稱造形,其基本幾何形態使用出現率之統計數據資料並未呈現常態性分佈,顯示出受測者對排列組合造形,有顯著造形衍生趨勢之規則性存在。
期刊論文
1.莊明振、鄧建國(19950100)。造形溯衍模式應用於產品造形開發之探討。工業設計,24(1)=88,3-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福源(1998)。容器罐形態與開啟容器罐動作意象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大同工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峻超(2001)。應用逆向工程於形態漸變設計模式建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君瑞(2001)。複合感性意象之塑造:以造形特徵為基礎(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振陽(1993)。造形。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知宴(1996)。中國陶瓷文化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tten, Johannes、蔡毓芬(2001)。造形分析。臺北市:地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axter, Mike、張建成(1997)。產品設計與開發。台北:六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宗源(1986)。相看兩不厭--吳讓農和縮釉。雄師美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俊英(2001)。多變量分析。臺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清夫(1995)。造形原理。雄師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皓政(2000)。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