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定風波〉看東坡謫黃之自適
書刊名:國文天地
作者:嚴翠玉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4:11=287
頁次:頁63-69
主題關鍵詞:蘇東坡定風波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竺建新(2005)。宣洩情感展示心靈─論蘇軾《定風波》的思想內蘊。語文學刊,2005(2),107-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友康(1999)。人生境遇與應對態度─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解讀。名作欣賞,3,101-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雋超(2003)。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風波賞析。語文世界(高中版),2,3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凌宇(1994)。坦蕩的個性 曠達的風格─從蘇軾黃州時期的詞看蘇詞的藝術風格。河南電大,4,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薛梅(2001)。人生缺憾中的追求─蘇軾詞所展現的人生取向。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1(1),3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文德(2000)。蘇軾定風波詞中的生命情調與境界。語文教育通訊,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寧冬梅(2003)。也無風雨也無晴─從《定風波》看蘇東坡對待挫折的態度。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2(3),74-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齡芬(2006)。蘇東坡文學表現中的道家哲思。北臺通識學報,2,134-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蘭(1994)。論蘇軾曠達人生風格的基本內容。齊魯學刊,120,2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園(2006)。從豪放到超逸─關於東坡詞「自是一家」解。新亞論叢,2006(1)=總8,317-3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隆升(2002)。苦難與超越:由定風波一詞談蘇東坡的生命抉擇與意境。臺北。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龍榆生(1972)。東坡樂府講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滿銘(200001)。詞林散步--唐宋詞結構分析。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行霈(198905)。中國詩歌藝術研究--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軾、龍沐勛(1995)。東坡樂府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美美(1990)。東坡在詞風上的承繼與創新。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繆鉞、葉嘉瑩(1989)。靈谿詞說。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新雄(2000)。東坡詞選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水照(1994)。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滿銘(20030000)。蘇辛詞論稿。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嘉瑩(1991)。唐宋詞名家賞析─蘇軾。唐宋詞名家賞析─蘇軾。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水照、崔銘(2000)。蘇軾傳。蘇軾傳。天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