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有駕照者及無駕照者對於易混淆的道路交通標誌之辨識評估
書刊名:應用藝術與設計學報
作者:林振陽
作者(外文):Lin, Jenn-ya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4
頁次:頁15-24
主題關鍵詞:混淆交通標誌辨識率ConfusionTraffic symbolsIdentification ratio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91
設置明確好辨認的道路交通標誌能讓駕駛者及行人在交通上更安全及順暢,設計不良的道路交通標誌,容易讓駕駛者及行人混淆、聯想判斷錯誤而發生意外。為此本研究對有駕照及無駕照的民眾做測試及評估,以了解易混淆之道路交通標誌的辨識率為何,所以採隨機方式在公共場所中找了60 位民眾做測試及評估(有駕照44 位,無駕照16 位)。結果發現:(1) 禁止臨時停車、禁止任何車輛進入、車道禁止進入、第一面無柵門平交道及第三面無柵門平交道的辨識率皆低於30%以下,應加裝文字標示或重新再設計(2)禁止停車及雙向道等標誌為最佳的道路交通標誌,沒有受過訓練的無駕照者的辨識率也可達ISO 公共視認標準66.7%以上。(3) 圖形符號標誌若不加上文字容易造成混淆或聯想;象形符號已雖然不易造成混淆,但設計不佳的圖像也容易造成其他的聯想;語言符號標誌太相似也易混淆。
期刊論文
1.管倖生、謝育仁(20000600)。旅遊地圖上圖示之評估。設計學報,5(1),63-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悟非(1982)。從"認知心理"的觀點來探討視覺資訊設計的方向。工業設計,76,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榮泰(19981200)。文化差異影響公共標誌認知的研究。設計學報,3(2),13-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國立教育資料館(1998)。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設置規則。台北: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照雄(1996)。交通管制設施規劃與設計手冊-交通標誌篇。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anders, Mark S.、McCormick, Ermest J.(1998)。人因工程工程與設計之人性因素。台中:滄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紹勳(2003)。研究方法。臺中市:滄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庫斯曼、羅森伯格、蔡登傳、宋同正(1996)。產品設計的人因工程。臺北市:六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Wood, W. T.、Wood, S. K.(1987)。Icon in everyday life。Social, ergonomic and stress aspects of work with computer。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